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信息产业局《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致福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典型示范,突出亮点。通过建立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企业,突出应用亮点,扩大影响力,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

  立足本市,辐射全省。项目起步以本市农民信息服务为主,通过有效运作,达到一定影响后,将应用服务拓展到全省,使“新农村致福网”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共享平台。

  2.建设目标

  2006年,在全市有条件的200个行政村建设一个以上上网点,建立全市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在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服务于发展现代农村、建设新农村和培育现代农民的各类信息资源,组织农民上网培训,初步建立起覆盖市、辖市(区)、乡(镇)、村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等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队伍,为农民提供网上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争取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

  2007年,继续拓展行政村公共上网点,并将农村信息服务向农户延伸,解决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全市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指挥决策服务,开发基于农村基础数据库的综合应用系统,为农民提供网上市场、网上交易、网上展厅、网上订货等各类网上服务,建立起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和公共信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农村信息化支撑体系,为农村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信息保障。

  三、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四个体系:组织体系、网络体系、内容支撑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

  1.组织体系

  建设由市级服务中心、辖市(区)服务分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站、行政村信息员构建的组织体系。市级服务中心主要依托市“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致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信息化推进中心增挂市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牌子;各辖市(区)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其下设办公室,建设服务分中心,丹阳市挂靠在信息产业局信息服务中心,其它辖市(区)挂靠在农业主管部门,并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各辖市(区)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明确乡镇服务站挂靠的具体部门,并确定负责人。

  2.网络体系

  主要包括全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行政村上网点和运行网络。

  (1)建立全市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包括软硬件平台、应用平台和门户网站。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