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科技服务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小麦单产
2007年,全市小麦平均亩产408公斤,北部水浇田最高亩产达到672.1公斤。桓台县3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临淄区、高青县小麦平均亩产均在400公斤左右,南部山区小麦平均亩产只有300公斤左右。提高小麦单产的潜力很大。各区县、高新区及有关部门要采取综合措施,建立科技服务长效机制,努力挖掘小麦增产潜力,力争到2010年,北部平原水浇田小麦亩产达到500公斤。
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联合小麦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加快新品种选育、引进、示范、推广进程,不断筛选出适合我市的优质高产主导品种。要加大对播量播期、肥水运用、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力度,不断完善和集成小麦生产技术规范,大力推广和普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为小麦持续增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要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要建立农业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通过绩效考评,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小麦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
要通过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层层举办小麦生产技术培训班,特别是要加大对小麦种植示范户的培训力度。要组织专家在小麦生产的关键时期,做好田间会诊、技术会商和技术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小麦生产关键技术措施。
四、提高“100万亩高产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建设标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从2008年开始,以“100万亩高产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建设项目为抓手,在全市组织实施“十、百、万”小麦高产示范工程。各区县、高新区都要建立10亩单产700公斤的高产攻关田,100亩单产650公斤的高产示范片,10000亩单产600公斤的高产示范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小麦均衡增产、稳产高产。
各区县、高新区要统筹规划,通过建立新品种综合增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层层组织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桓台县、临淄区、高青县要抓好2-3个示范乡镇,其它区县、高新区要抓好1-2个示范乡镇,各示范乡镇要建立高产千亩片和万亩方。特别是桓台县、临淄区两个省级高产示范区县,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