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发展水产业。加速水产业现代化进程,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水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要切实增加水产科技投入,加强水产资源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强水产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和病害防治,加强水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为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进一步加快水产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积极推进水产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水产业科技管理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水产科研、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建立健全水产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尽快建立一批市、县(市、区)水产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带动水产科学技术与科研成果的推广普及。广泛开展水产科技下乡、科技入户活动,采取多种形势和途径,开展水产职业技术教育和对农(渔)民的技术培训,解决技术棚架问题,不断提高渔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三、保障措施
(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产业全面发展
1.加强水产良种体系建设。以实施“水产良种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抓好苗种体系建设。要尽快成立郑州市水产苗种中心,建设水产苗种基地,指导全市水产苗种生产。2010年要新建成国家级、省级水产良种场各1个,全市水产良种年生产能力达到8亿尾。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良种场引进更新亲鱼原种和渔户采用良种给予补贴。原良种场引进原种亲鱼的,市财政补贴资金要达到60%;农户采用良种的,市财政补贴资金要达到20%。通过良种补贴手段,力争到2010年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90%。
2.完善水产疫病防控体系。2010年要建立市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并达到国家标准。不断完善突发重大水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把爆发性鱼病等重大疫病防控经费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及时掌握和科学评估疫情形势,不断提高科学防控能力,有效控制和扑灭鱼病疫情。重视和加强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全市水生动物防疫工作成果。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工作,在重点渔区、渔村设兼职防疫员,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本地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工作。
3.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实施“放心鱼工程”为重点,加快郑州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积极组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强力推行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市财政要列出专项资金,扶持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加强对水产品生产与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水产养殖管理档案,实施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渔药的使用行为,加大对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严格执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做到逢进必检,保证上市水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