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立足“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镇江”的中心目标,遵循“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发展思路,以全面提高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目的,加强企业运用商标制度的能力培养,积极营造有利于商标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培育一批高知名度商标,提升我市产业竞争优势,增强我市经济实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原则。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对商标工作的引导,实施促进全市商标事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把商标的发展贯穿到企业发展中去,提升品牌附加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原则。全面推行商标注册和培育高知名度商标工作;选择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商标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商标注册和高知名度商标发展战略,促进优势产业群和高附加值的支柱产业发展。
3.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原则。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和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培育商标和产品定位的市场认同度。要把实施商标发展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商标培育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4.加强保护、规范整顿原则。切实加强商标专用权的维权打假工作,加大高知名度商标的保护,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商标信用体系,将商标发展与开展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有机结合;加强涉外商标案件的查处,构建良好投资环境,实现商标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目标
1.注册商标总量继续增长。到2010年,全市核准注册商标总量达12000件,比“十五”期末增长80%。
农业注册商标数达200件;服务业注册商标数达到300件。
具有原产地地理标志特征的农副产品“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争取实现零的突破,并有一定数量的增加。
2.高知名度商标数量进一步增加。到2010年,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江苏省著名商标突破150件,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150%和120%。
3.品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我市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高于全省35%的平均水平,达到40%。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