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落实措施,推动工业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规划指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市政府关于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我市“一圈两翼”的总体布局,深入开展调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各区县(自治县)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条件、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抓紧制定主体功能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政策等,指导区县(自治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优化开发区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开发区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产业转移和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人口转移。限制开发区要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矿产资源加工、农产品加工及其他生态型产业。禁止开发区要加强生态保护,引导区内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二)加大开放力度,有的放矢开展项目策划。改革开放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出路,必须增强信心,以更大的勇气、更阔的视野来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一是要进一步改善软硬环境,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树立重庆对外开放新形象,按照“政府组织、企业主导、专家参与、专人负责”的原则,加快推动重大招商合作项目,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使重庆逐渐转化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二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创造条件,加紧落实已经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以确保年度工业投资目标计划的圆满完成。三是抓住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战略布局调整的机遇,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以及参与更大范围的产业分工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明年工业投资的持续适度增长提供新的项目支撑。四是围绕重庆五大基地建设,以产业延伸和集群发展为突破口,策划一批起点高、投资额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市工业项目库投资规模滚动保持在6000亿元左右,为我市工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三)加快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工业园区是投资的主战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要按照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做好园区特色产业定位、规划布局和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完善职工生活配套设施。要对园区投入强度加以考核,主城区、渝西地区和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的园区每平方公里至少要投入35亿元、25亿元和20亿元,销售值至少要达到50亿元、40亿元和30亿元;达不到标准的要控制园区土地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