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温政办〔2008〕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八年三月十三日

温州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2010年)

  为进一步加快温州文化大市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温州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和《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市的决定》精神,按照《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基本要求,特编制《温州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作为指导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专项规划。

  一、现实基础

  “十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大力实施文化升位计划,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十五”以来,投入近10亿元,新建、在建文化设施面积9万多平方米,相继建成温州博物馆、温州图书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温州大剧院完成土建施工,五星级欧洲城新时代电影大世界投入使用。在全国率先启动乡村电子信息馆建设,建成“东海文化明珠”、“金海岸文化明珠”乡镇99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分中心52个,县、乡(镇)“两馆一站”文化设施达到380个,初步形成市、县、乡三级文化网络。

  (二)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瓯剧、越剧、昆剧、木偶等剧种进一步发展,国办艺术表演团体达到9个。启动了南戏新编系列工程,新编剧目《荆钗记》、《张协状元》、《洗马桥》等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歌舞、戏剧小品、美术取得长足进步,累计取得全国“群星奖”4金8银6铜的成绩。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制订了《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抢救修缮大批文保单位,建成王十朋、叶适、高则诚、方介堪等纪念馆,整理编辑出版《温州文献丛书》,8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个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乐清市象阳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工艺之乡”。

  (四)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2005年全市文化产业单位达1.4万多家(含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5万多人,经营收入230多亿元,逐步形成了印刷业、出版业、电影娱乐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广播电视取得新的成绩,建立了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4.8%和96.7%。

  近年来,全市文化建设虽取得长足进步,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二是文化艺术创作,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优秀剧(节)目创作生产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三是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层次不高,文化市场秩序还不是很规范;四是文化后备人力资源不足,文化艺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推进文化大市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