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园林绿化再添新彩。城市绿化面积每年以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幅度快速增长,先后建成文昌、新世纪、来鹤台、维扬、便益门、五台山等13个市民休闲广场,面积35万平方米;新建了新区中央公园、蜀冈西峰生态公园、曲江公园、润扬森林公园,面积320万平方米;实施了环城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绿化;人均公共绿地达10.2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19%。
(四)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先后建成了10万吨汤汪污水处理厂、5万吨荣旭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5%;扩建了四水厂,市区日供水能力达40.5万吨;新建了赵庄垃圾填埋场,解决了市区垃圾出路问题;增添了一批公用停车场、垃圾中转场等,城市配套功能得到增强。
(五)街景美化彰显特色。相继实施了扬子江路、汶河路、文昌中路、盐阜路两侧建筑的立面改造和漕河路、大学路等18条道路两侧建筑的粉刷出新,共改造、粉刷楼宇512幢、120万平方米;对城区74条道路进行了市容整治。对扬子江路、文昌中路、汶河路和城区高层建筑共100多幢(处),以及北城河、二道河、古运河、瘦西湖、文津园、荷花池公园等实施了亮化。结合道路、河道改造,新建、改造路灯6万余盏。
(六)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投资167亿元,开发商品房556万平方米,改造危房22万平方米,建设限价商品房、定销房52万平方米,建立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定销房、廉租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住宅小区开发档次明显提升,莱茵苑、新港名城、月亮园、凯运天地、海德公园、文昌苑等一批环境宜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相继推出,打破了市区住宅低水平建设的局面。
(七)古城保护利用稳步推进。制定了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了“双东街区”整治和准提寺、吴道台、汪氏小苑、个园南部住宅修复等工程;启动教场商贸民俗文化区建设;全面开展名城解读,征集收购古建材20多万件;翻建街巷268条,开通古巷风情游览线。
(八)新城西区建设形成亮点。高起点建设了文昌西路、环湖路、跨湖大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建成西区道路骨架。国展中心、中央公园、火车站、双博馆、体育公园等已成为新扬州的标志;京华城中城、职大、扬中西校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并开工建设。
“十五”期间,我市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城市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的品味与建设名城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二是城市功能有待提升,城市路网和水环境质量尚需改善,城市公交发展滞后,城市燃气落后,污水收集率不高等。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