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骨干教师无序流动现象较为严重。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素质城乡差异显著,目前小学大专及以上比例城乡差距为29.6个百分点,初中本科及以上比例城乡差距为32.8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城乡差异较大,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4、办学体制改革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规范
近年来,全市教育体制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政策规范,部分学校在改制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政策不够配套、操作不够规范,人员分流、身份置换、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措施不够健全等等。
二、“十一五”期间,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增长为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需求
“十一五”期间,全市处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美元向3000-4000美元过渡的时期,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期、城市化快速推进期和经济国际化的提升发展期,全市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由同时依赖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型转向主要依靠劳动力质量型的重大转变,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阶段教育将成为全市人力资本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处于通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驱动人力资本需求的历史阶段。
(二)人口变化的因素给教育发展带来压力
“十一五”期间,全市少儿人口(0~14岁组)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呈继续减少的趋势,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逐年下降,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相对于学龄人口而言,中小学生源变动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十一五”初期,全市将逐步迎来高中阶段学龄人口高峰和高等教育学龄人口高峰,入学压力巨大。根据户籍资料预测,高中学龄人口由2005年的17.81万人,逐年上升,在2007年达到最高峰,为20.02万人,高等教育学龄段人口在2008年达到最高峰,为27.63万人。
随着学龄人口高峰的移动,幼儿及义务教育普及压力有所减缓,但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巨大压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需要比普及初中阶段教育筹措更多的资源,准备更多的办学条件和合格师资。面对高中学龄人口高峰的巨大压力,教育资源(主要是经费和师资)短缺,扩展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任务十分艰巨。“十一五”期间,要达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将大幅度增加,预计至2007年,全市高中阶段在校生数将由2005年的16.54万人,增加到18.5万人,增幅为12%。其中:职业教育在校生将有更大幅度的增加,如果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则职业教育在校生将由2005年的8.5万人,增加到9.7万人,增幅为14%,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需要实践性教学、动手能力培训等环节,对职业教育的师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职业教育投入成本远高于同层次的其他教育。
由于我市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阶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使群众的生育意愿转变为以孩子的质量替代孩子的数量,从而刺激对教育尤其是高质量、高层次优质教育的期望和投资需求,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
(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教育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根据扬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至2010年全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5%,全市城镇人口将由2000年的196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86万人,老城区人口向新城区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非沿江地区人口向沿江地区转移,是全市人口合理再分布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了巨大的需求,也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机遇。中小学向城镇聚拢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合理的中小学布局(特别是中心城市教育布局)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全市的城市化进程,但布局调整对教育经费投入将造成巨大压力。宏观调控背景下,资金和土地供应两方面双管齐下的紧缩措施猛烈冲击了房地产行业,开发商用地趋于谨慎,住宅小区开发面积达不到配建整建制中小学的要求,零星开发使得配建学校经费难以落实,可能会成为城市布点中小学配套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区域间竞争压力
“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快,但区域间招生科类同构现象严重存在,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目前,扬州与苏南大多数地区的招生科类结构相似系数达0.92以上,与南通、泰州的相似系数高达0.94以上,这表明区域间的科类结构趋同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扬州、南通、泰州的科类结构更是高度趋同。几乎所有地区加工制造、信息技术科类的招生数占中职招生数的比例较大。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情况下,区域间招生科类结构趋同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地区间产业结构的高度同构。正如产业结构高度趋同会导致过度竞争的局面一样,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十一五”中后期,高中阶段教育将面临生源大幅减少的局面,由于科类结构同构现象的存在,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将会过剩,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实施错位发展、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专业品牌、加大专业建设,特别是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将是“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