㈢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完善农牧业标准体系,在重点地区、品种、环节和企业,加快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管理。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继续加强产地环境、投入品和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探索并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和可追溯的有效方式。加强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培育名牌农畜产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20个,新增绿色食品产品认证21个,新增有机食品认证2-3个。大力推进产地证明商标认证工作。
㈣加快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步伐。以中低产田改造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项目实施为契机,鼓励农牧民采取互换、转让、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将土地和草牧场向专业大户、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集中,推进农村土地整合和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企业承租耕地、农民以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通过村委会引领型、大户联合型、龙头带动型、专业合作组织拉动型等不同模式,不断提高农牧业经营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㈤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和整合土地整理、农业开发、农田保护、沃土工程等建设项目。市旗两级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任务落实到位、职能职责到位、配套资金到位、保障措施到位,努力把中低产田改造这件大事做细、做实、做好。各旗县区都要搞好规划,整合项目,集中要素,建成1-2个精品示范项目区。做好五原县基本农田示范项目的争取落实工作,配合自治区争取将我市河套灌区纳入国家土地整理重大工程系列。编制和完善旗县级农田草牧场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草牧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增加小型农田草牧场水利工程补助,并扩大补助范围。完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解决15.85万人、39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水保治理面积10万亩,完成平地缩块180万亩,农田配套30万亩,支沟清淤30条。继续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搞好渠道衬砌、渠沟道整治、病险水库维护及堤防加固、建筑物更新改造等,整体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
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完成100万亩林业生态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一带两山一区”生态移民步伐,当年要完成1930户、6998人的退牧转移任务。加快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完成10万亩的治理面积,全面启动韩援项目。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加快新农村新牧区造林绿化步伐,完成8个集镇功能区和258个村庄绿化。以“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为依托,加快各级排干沟和渠道绿化,完成总排干绿化30公里以上,各级排沟和渠道绿化500公里以上,黄河和铁路沿线完成绿化长度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