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四)有明显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投入不足。扬州地处苏中,经济发展比不上苏南,农业投入的优惠政策不及苏北。加之,市内工业欠发达,反哺农业不够,不少企业、产业得不到扶持,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快速提高。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少,但规模小,产品档次不高,名牌产品不多,尤其缺少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不强。
  三是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全市农村现有劳动力162万人,常年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65万人,其中多为“3860”部队,缺乏创新和科技知识,不能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增加投入;坚持以建设新农村为统领,发展高效外向农业为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土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快开发高效、外向、生态、观光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坚持开发为民,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为实现“富民强市、建设名城”和“两个率先”做出新的贡献。
  根据“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农业内涵发展、集约化开发的原则。建高改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降低自然风险是农业开发的基本功。以项目区为单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都要靠内涵开发,集约化发展,要始终把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作为今后的根本任务,走精细化、集约化之路,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
  二是坚持发挥区域优势、产业化开发的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突出重点”的思路,结合沿江、沿河、丘陵农业区的资源条件、生产基础、产业特色,进一步抓大放小,选择优势项目,扩大规模产业,发展“三品”农业,着力培植“产业龙头+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利益共同体,使产业化开发成为增值增收,克服市场风险,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弱质产业为富民产业的根本途径。
  三是坚持集中投入、规模开发的原则。坚持规模开发就是要“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紧紧围绕本地优势农业资源和优势产业,突出开发重点,集中投入、连续投入,把产品优势做大,产业优势做强。
  四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标准化开发的原则。农业开发向纵深发展,大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结合农业措施进一步发展品牌农业、标准化农业。
  五是坚持促进农民增收、开发富民的原则。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搞开发,把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作为检验农业开发工作成效的唯一依据,农业开发一定要在投资效益、工程效益、可持续发展上为农民办急事、解难事,使农业开发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六是坚持管理机制创新、规范开发的原则。随着农业开发任务的扩大,从乡镇(企业)开始,进一步明晰规范管理要求,同时特别要强化开发激励机制,大力推行“先干后补,群众参与,实绩奖惩”的激励投入机制,倡导“我要开发”的浓厚氛围。
  四、“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