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基层档案室基础业务建设。
以贯彻实施《江苏省档案工作等级评定标准》为抓手,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管理。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整体水平,采取条块结合,以点带面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全市每年有50个单位档案管理达省级标准。“十一五”期间培育省一级(三星级)以上档案工作管理单位50个。
(2)指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实施文档一体化和馆室一体化管理。重点抓好《江苏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的实施工作,保证进馆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并实现向档案馆移交。颁布《扬州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业务培训。市直机关纳入市电子档案中心管理体系,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系统中电子文件归档率达100%,实时移交率达90%。对机关文书档案、重要部门业务档案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政府网站等渠道逐步建立市级机关综合全文数据库。
积极开展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室藏永久、长期保管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向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或共享。
3、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档案工作。
(1)加大企业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力度。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档案工作机制和监管方式,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档案工作。巩固国有、集体企业建档工作成果,尤其是要加大民营企业建档工作力度,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档;加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档案工作及其档案归属流向的处置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2)继续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和工业园区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及早介入,全程跟踪,优质服务,做到齐全完整。进一步推崇和强化“建一流工程、创一流档案”的理念,做到重点工程建到哪里,档案工作跟踪到哪里,一流的档案形成在哪里。采取加强目标管理、开展执法检查等方式方法,促进重点工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六个一”工程的实施。各县(市、区)档案部门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认真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探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内容、方法、途径,制定一批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规范性文件。抓好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应用,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档案工作,巩固和发展村级建档成果,为农民致富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把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落到实处,取得新成效。
(4)推进经济社会领域档案工作。继续抓好金融、工商、税务、保险系统信用档案以及民政、社会保障、旅游等部门、行业的档案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典型,迅速铺开,推进面上建档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条线建档工作绩效。完善社会保障档案工作,全面规范建立社会养老、医疗、社会福利、捐赠救助档案。深入贯彻《江苏省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开展社区建档工作,努力建立和完善社区档案工作体系,2007年底全市所有社区完成建档工作,“十一五”期末实现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
4、档案教育工作。
要立足新时期、新要求,充实新内容。要抓好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自办、联办、代培、送培等方式,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的学历层次,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到“十一五”期末,各级档案馆要有90%以上的人达到本科学历,80%以上的人具备中级以上职称,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40%,形成一批档案专业学术带头人。要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人员流动大、变化快的情况,切实抓好上岗培训工作,同时要重视抓好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从事档案工作3年以上、具有助理馆员以上职称人员的继续教育,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作风好、技术精的中高级档案专门人才。要延伸培训领域,加强对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人员的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为全面提高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