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青少年环境平台。青少年发展三大领域的推进需要优化生存发展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空间,形成和谐共生的环境平台。
(1)加大依法行政力度,优化制度环境。贯彻落实现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涉及青少年事务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检查监督,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拓宽青少年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途径和范围。针对违规网吧、不健康“口袋本”、摇头丸等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突出问题,加大联合打击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和“禁毒斗争”,坚决查处传播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内容的出版物、电子信息和游戏软件产品。严格查处非法网吧。动员学校和社区“五老”人士、热心人士、青年志愿者以及社会团体参与青少年事务工作。设立举报热线,成立监督员队伍、建立监督举报和快速受理机制。
(2)加强正确思想引导,优化舆论环境。加强和推进青少年文化阵地、教育基地、传媒高地和社区示范窗口网络化建设。鼓励和扶持青少年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创作、编辑、出版、传播优秀的青少年读物、视听产品、短信产品、电视节目。通过载体创新和传播渠道创新,选树先进典型人物,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伦理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规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青少年网络建设,大力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开展青少年网络技能培训认证,提高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3)发挥社区净化作用,优化社会环境。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社会净化体系。宣传、推动、监督
义务教育法的落实,让更多青少年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失学青少年重返课堂。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人生常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推进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帮助解决青少年学习做人的相关问题。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青少年文明社区活动场所和法律学校,免费或优惠向青少年开放,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措施落实到社区。
(4)服务青少年现实需求,优化经济环境。建立一批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式”、小班授课等培训模式,提高青年就业创业技能。通过社会化运作,每年推出一批适合青年的就业创业项目。建立完善青年就业创业运行机制,加强对不同创业青年的分类指导,重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失业青年、农村青年劳动力和来扬州创业青年人才的服务工作,营造全社会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发挥工商、税务、财政、劳动保障等政府职能部门作用,推动青年创业与政府就业工作紧密衔接。加强对贫困青少年的救助。培养青少年之间的互助精神。加强社会经济服务组织建设,实施区域救助,从资金、物资、文化等多方面援助社区和农村贫困青少年、残疾青少年。
(三)实施三大重点工程:青少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工程和青少年“三创”战略推进工程
1、青少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青少年活动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扬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各县(市、区)要基本建成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开发的社区要规划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加强青少年教育基地、创新基地和舆论基地建设和管理。各类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场所和公共活动设施,如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主题公园等,要进一步向青少年开放,并可实行免费或优惠。
“十一五”期末,县(市、区)各建成一座少儿图书馆。新开发的城乡社区要设立少儿书库或少儿阅览室。各类网站应开设青少年专题网页或专栏,有条件的校园和社区开办绿色连锁网吧。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兴建青少年主题公园、主题园区和主题街区。建立扬州市青少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基金,列入市财政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