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法规推进、政策保障。
始终将青少年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在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中进一步体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人才开发、政治参与、阵地建设、权益维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内容。加快地方政府研究与制定青少年事务具体政策的进程,形成具有扬州特色、体现青少年特点的较为完善的青少年事务保障体系。
第三章 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扬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扬州青少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把青少年发展作为社会事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尺度和组成部分,围绕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两个率先”这一主线,以“创业致富·创新成才·创优发展”为青年发展主题和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为少年发展主题,推进青少年开发、青少年参与、青少年维权三大优先领域,构建青少年组织、政策和环境三大保障平台,实施青少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工程、青少年“三创”战略推进工程三大工作重点,逐步形成以青少年发展为主体的青少年事务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具有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和能力,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扬州人,为实现全市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人才保证。
二、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青少年发展整合为青少年开发、青少年参与和青少年维权三大优先领域。青少年开发突出政府的公共责任,青少年参与强调青少年的公民责任,青少年维权关注社会责任。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三大优先领域、构建三大保障平台、实施三大重点工程。
(一)推进三大优先领域:青少年开发、青少年参与和青少年维权
1、青少年开发。通过教育与培训、就业与创业、交流与交往等多种途径,将青少年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使青少年人才成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能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把青少年思想政治道德建设放在青少年人才开发的首位,大力开展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公民道德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国情形势教育、生命安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创业创新教育。抓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三个重要环节,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合理安排青少年教育内容,重点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从培养爱国情感、远大志向和优良习惯三个方面,全面加强青少年,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重点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工程。设立“扬州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奖”。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公共责任,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和水平。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九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大中小学校要将健康教育列入正式教学计划,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师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每个中小学校要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有条件的中小学设立健康咨询室(辅导室)。高校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教职工编制总数内,按师生比1:3000-4000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内容要纳入教育规划和年度考核标准。青少年比较集中的社区要设立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志愿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