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心商圈基本成形,商业形态初具层次。
以文昌阁商圈为核心的市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拥有“销品茂”、时尚精品百货店、专业家电卖场、四星级宾馆饭店、高档休闲中心等大型商贸餐饮企业10多家,同时遍布专卖店、专营店等新型业态商店,初步形成了满足消费者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等综合消费的功能,既服务于扬州本地,又辐射周边地区,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散量逐年扩大。
初步形成了以广润发和京华城为标志的西部新商圈,以扬州商城、新世纪大酒店、国际珠宝城为重心的南部新商圈,以曲江小商品市场、副食品城、金盛家居城为龙头的东部新商圈,以五亭龙玩具城、江阳商贸城及在建的沃尔玛购物广场为支撑的北郊新商圈,调优了商业布局结构,拓展了现代商业发展空间。
社区商业进一步完善。各社区配套商业基础设施不断增加,大型商贸企业深入社区开办连锁网点,提升了社区商业档次,形成了一批商业功能完善、业态多样、便民利民的居住小区。
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引导培育区域商业中心,发展特色街区,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了各地商业繁荣。
全市商贸业已初步呈现出以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商业副中心为支撑、社区商业和乡镇商业为基础的多层次商业布局特征。
5、改革改制加快推进,经营主体日渐多元。
全市加快了商贸业所有制结构调整。通过多轮改革改制,至“十五”期末,全市国有集体流通企业万名职工身份置换基本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基本到位;机制转换基本到位;资产处置基本到位。实现了社会流通经济形式多元化、商贸企业股权构成多元化、国有商业资本参股形式多元化,形成了国有、民营、合资商业等多元经营主体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2005年,全市民营企业、合资企业销售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以上,比2000年提高了约25个百分点。
6、传统产业特色鲜明,快速成长亮点不断。
“扬州三把刀”代指餐饮业、沐浴业、美发美容业,是我市具有独特优势的服务行业,是我市的城市名片和经济品牌。十五期间“扬州三把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行业协会。各协会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开展服务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了“三把刀”快速壮大,从业人数翻了一番达6.3万人,2005年营业额达40亿元以上,比2000年增长1.5倍,增幅居商贸各行业之冠。富春、苏扬足疗、陆琴脚艺、酷牌等品牌企业,不断开展品种创新、服务创新,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嫁接连锁新型业态,加快了做大做强步伐。“扬州师傅”也成了传承、发扬“三把刀”技艺的金字招牌。
二、扬州市商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