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发展劣势
  “十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是“十一五”旅游业继续发展的劣势所在。
  三、发展机遇
  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给长三角旅游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市旅游业必将有所受益。
  运河人家旅游区、润扬大桥旅游区、古典园林拓展等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点旅游开发工程。
  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使扬州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扬州、泰州始发的旅客列车蕴涵着巨大的旅游商机。
  旅游需求多样化和旅游产品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旅游,“深入生活的旅游”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接受,散客、自助、自驾游市场不断扩大。
  法定长假制度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推广,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用于旅游。
  过境免签与落地签证将吸引更多的国际旅游者来华旅游。
  旅游投入呈现多渠道、多方式和多领域的良好态势。
  四、发展挑战
  市场竞争挑战:江苏有 13个城市(含县级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这种局面加剧了江苏省各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业内竞争威胁与业外竞争威胁并存,扬州旅游业如果仍按现有格局“稳步前进”,现有的区域市场优势将会在先发和后发旅游城市的竞争下被逐步淡化。
  观念转变挑战:旅游业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硬项目”建设与“软项目”策划同样重要;旅游业的服务对象包括旅游者和本地居民;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的转变,以及向商务、会展领域的渗透,需要旅游业在观念、方式、方法上进行“转型”;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政府、全社会和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充分认识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社会的综合贡献率;正确处理好数量优先和效率优先的关系;旅游开发的程度是有限的,要充分考虑目的地的自然和社会承载能力。
  资源利用挑战:如何科学处理好文物古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加快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城市化及沿江沿河工业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问题,资源开发和永续利用、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扬州目前正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三章 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总体战略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改革观和大旅游大产业的系统观,坚持“政府调控、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建设旅游强市为战略目标,以市场导向、突出重点、着眼未来、效率优先、培育核心竞争力为战略原则,以科学规划、市场开发、管理创新、品牌带动、产业整合、优化环境、人才培育为战略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元化、开放性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二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末,扬州市旅游业应实现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特色旅游为补充的产品体系,成为国际旅游的区域目的地、国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长三角旅游热点地区、江苏及周边地区旅游的主要集散地,发展成江苏省旅游经济新增长极。
  二、经济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旅游业总收入在2005年(“十五”期末)的基础上,年均递增18%。到2010年(“十一五”期末)旅游业总收入目标为228亿元,旅游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例达到6.4%。
  三、行业发展目标
  1.旅游接待
  “十一五”期间,在“十五”基础上,主要旅游接待指标分别是:
  入境接待年均递增14.54%,2010年达到(47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年均递增15.37%,2010年达到(3.1亿美元);
  国内游客接待年均递增13.60%,2010年达到(2100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年均递增18.10%,2010年达到(203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年均递增16.90%,2010年达到(228亿元);
  2.旅游经营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在“十五”基础上,主要旅游经营指标分别是:
  旅游饭店总数2010年达到75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2家);床位数年均递增15%,2010年达到20000张;开房率年均递增0.5%,2010年达到69%;房价(均)年均递增7%,2010年达到300元/间天。
  旅行社总数2010年达到15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家);入境接待人数年均递增30%,2010年达到1.5万人次;出境组团人数年均递增35%,2010年达到0.45万人次;国内游接待人数年均递增25%,2010年达到88万人次;国内游组团人数年均递增30%,2010年达到75万人次。
  旅游区(点)总数2010年达到65家(其中国家等级旅游点25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5家);日均接待人数年均递增18%,2010年达到10万人次。
  3.旅游投入
  “十一五”期间,在“十五”基础上,主要旅游投入指标分别是:投入总额达到8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年均递增10% ;旅游设施投入年均递增20% ;市场促销投入年均递增15% ;主题活动投入年均递增10% ;人员培训投入年均递增10% ;旅游调研投入年均递增5% 。
  加大对民间资本、外资的吸引,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四、社会(文化)发展目标
  1、文体活动
  年均举办广场文体活动60场次,其中:国际性2场次,全国性5场次,地区性53场次;年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80场次,其中:国际性5场次,全国性10场次,地区性65场次;年均公开发表旅游文学作品15部(篇),其中:国家级媒体5部篇,地方媒体10部篇;“十一五”期间,力争创作/拍摄2-3部以扬州为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
  2、居民与旅游
  到2010年城镇居民年均出游率达到120%,农村居民年均出游率达到65%;居民对旅游业支持度达到75%;居民对旅游者友善度达到95%。
  3、旅游者
  旅游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达到在90%以上;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了解、认知度达到在70%以上。
  4、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
  国外综合媒体报道扬州旅游业年均10次;国家级综合媒体报道扬州旅游业年均30次;重点客源地综合媒体报道扬州旅游业年均20次。专业媒体报道扬州旅游业年均80次,其中:国外媒体20次,国家级媒体30次,地方性媒体200次。

第四章 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建设

第一节 资源分析


  我市旅游资源由扬州市区和所辖县(市)的资源共同组成,具有如下4大特征:
  1、旅游资源类多量大。全国旅游资源共分8个主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而我市即有8个主类,24个亚类,49种基本类型,分别占100%、77.4%和31.6%。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