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努力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
一是积极推动银行业机构的各项改革,促进其转换运营机制。做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改造业务流程,改进考核机制,认真做好上市准备工作;督促农业发展银行扬州市分行根据政策性银行专门条例,强化管理、审慎经营;督促邮政储蓄机构与邮政业务分账核算,建立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管理体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为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做好准备;督促各农村信用联社严格对照有关条件,积极申请兑付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指导有关联社规范开展增资扩股,支持条件成熟的联社组建为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是强化法人监管,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合理调整和优化股权结构,积极鼓励包括中小民营企业在内的境内外合格战略投资者参股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切实防止一股独大或股权过度分散;以建立专业委员会为突破口,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发挥薪酬委员会在科学的绩效评价与薪酬制度改革和完善激励机制方面的作用,发挥风险委员会和关联交易委员会在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发挥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要加强对董(理)事、监事、经营层高管人员的资格监管和行为监管,列席股东大会、董(理)事会、监事会、专门委员会及重要业务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加强对法人治理的过程监管。
三是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全面落实《
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将尽职制度落实到授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根据《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强化拨备与资本充足率管理;全面推行监管评级,要合理运用评级结果,将评级结果作为市场准入、高管人员和确定现场检查频率与范围的重要参考依据,加强分类监管,提高监管成效;防范和控制大额风险与关联交易风险,进一步完善制度,有效识别、监测、控制集团客户授信和关联交易风险,通过贷款转让、互换、银团贷款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信贷资产优化组合,降低贷款集中度风险;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压降工作,努力提高资产质量,农村信用社要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改进对贷款质量的考核和监测,加强贷款分类偏离度和贷款质量迁徙度的考核和分析,增强不良资产监管工作的前瞻性和动态性。
二、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应对市场经济挑战
1、确立银行机构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推进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加速市场主体创新意识的培育。在合理规避相关政策、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一切有利于产品、有利于符合市场要求、有利于实现效益的经营行为出现,引进现代西方商业银行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机制,引进新的创新产品的模式,进一步激发和改良商业银行创新思维。根据上级部署,积极参与江苏银行的合并重组,做好新设合并统一法人、综合处置不良资产、募集新股充实资本和构建现代银行体制等工作的协调配合。
2、着力引进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扬开设分支机构。通过新竞争者的“鲇鱼效应”,在现有银行体系中增加高端、有经验的竞争对手,增加示范效应,进一步激活本地金融市场。根据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政策及选点因素,“十一五”期间全国性新兴股份制银行在扬州增设分支机构的可能性较大。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引入新银行机构工作小组,加强与股份制银行总行尤其是高层人士的沟通与宣传,促使其多了解扬州、多关注扬州。在与有意向的股份制银行逐一接触洽谈的基础上,选定最有可能来扬的目标银行。并在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针对引入新银行机构提供政策优惠和服务便利,鼓励目标银行尽快启动增设机构计划。
3、建立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环境。一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市各银行机构要广泛推广和实施“启智工程”,采用一切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创新产品的积极性;二是竞争任职机制。把竞争任职机制全面引入经营管理当中,真正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新形势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三是营造以创新为先导的企业文化氛围,以创新出成绩、以创新增效率、以创新促发展。
4、合理确定创新目标,适应金融全球化新形势需要。一是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要按照前中后台分离和管理扁平化的要求,进行业务流程整合,促进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不断优化,同时注意与提高科技手段、企业文化建设、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改善外部环境同步进行;二是服务产品的创新。要构建业务产品库,加大对优势产品的推广,加快产品创新;三是银行机构与其他各业、各部门的合作形式的创新;四是大力推行资产证券化,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增加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结构调整,着力增加有效信贷投入
1、加强央行“窗口指导”,引导银行机构准确理解和执行各项货币政策。按照信贷政策、产业政策的要求,明确信贷支持重点和新增贷款总量,督促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入,保持货币信贷政策的连续性。引导银行业机构继续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政策的设计与研究,督促金融机构用好用活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实现风险溢价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农业的信贷投入。管好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产业导向和结构调整作用。在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运用好再贴现工具,积极支持金融机构的再贴现融资需求,尽量满足县域金融机构的再贴现申请,支持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及时发放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能力,切实发挥其引导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增加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支持其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推动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
2、突出重点,强化管理,提高信贷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