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
(淮发〔2006〕28号 2006年5月27日)
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公共卫生体系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保证,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高效率地推进公共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淮安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2、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城乡统筹;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属地管理,分级实施;完善网络,提升能力。
3、奋斗目标:2 007年,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建成高标准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完善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同时加快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步伐,5年内完善农村卫生体系、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环境卫生体系和财政经费保障体系,健全政府领导、各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2010年,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指标率先全面达到小康标准,部分公共卫生机构实现基本现代化,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需求,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75.2 岁。
二、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基础建设
4、加强基本建设,着力改善公共卫生机构的基础条件。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使公共卫生体系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市级重点抓好市“五大中心,基本现代化建设,2007年底前完成市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易地新建。各县(区)疾控中心人均建筑面积应达到110平方米,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按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以上标准落实用房。按照省确定的标准配备市、县(区)两级疾控机构各类必要的仪器设备,重点改善实验室装备,进一步改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车辆、计划免疫冷链设备、健康教育器材;为卫生监督机构装备必要的公务用车、通讯设备、办公设备、取证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车辆和设备、防护工具和设备、计算机网络。加快建立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局域网,提高信息管理水平。2 006年建成淮阴、楚州两区急救分中心和4个县级急救站,逐步健全市、县、乡三级急救医疗网络。加强市、县(区)急救医疗机构基本现代化建设,推进各县急救医疗站标准化建设。加强洪泽、涟水、楚州、盱眙县(区)人民医院的传染病区(分院)建设,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能力。二级以上医院要建好感染性疾病科,按规定建好腹泻病等传染病门诊,提高重症监护、中毒救治等专科水平。采供血机构要提高专业化、自动化、规范化水平,确保采供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