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水旱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c.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督促相关地区组织力量加强巡查,督促对病险堤防、水库、涵闸进行抢护或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台风可能明显影响的地区,按批准临时超蓄的水库应将水位降到汛限水位;平原河网水位高的应适当预排。水文部门做好洪水测报的各项准备。做好受台风威胁地区群众的安全转移准备工作。
  d.水上作业单位通知船只回港避风或就近港口避风。渔业、水运、水上安全等部门部署检查船只归港锚固情况,敦促沿湖地区做好滩涂养殖、网箱加固及渔排上人员安全转移工作。
  e .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部门及时播发台风警报和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防御部署。
  ( 3 )发布台风紧急警报阶段。
  a.台风可能影响地区的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领导及水利工程防汛负责人应立即上岗到位值班,根据当地防御洪水(台风)方案进一步检查各项防御措施落实情况。对台风可能登陆地区和可能严重影响的地区,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发布防台风动员令,组织防台风工作,派出工作组深入第一线,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落实防台风措施和群众安全转移措施,指挥防台风和抢险工作。
  b.气象部门应作出台风可能登陆地点、时间和台风暴雨的量级和雨区的预报。海洋部门应作出风暴潮预报。水文部门应根据气象部门的降雨预报,提早作出江河洪水的预报。
  c.水上作业单位应检查船只进港情况,尚未回港的应采取应急措施。对停港避风的船只应落实防撞等保安措施。
  d.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做好工程的保安工作,并根据降雨量、洪水预报,控制运用水库、水闸及江河洪水调度运行;落实蓄滞洪区分洪的各项准备;抢险人员加强对工程的巡查。
  e .洪水预报将要受淹的地区,做好人员、物资的转移。山洪、滑坡易发地区提高警惕,落实应急措施。
  f.台风中心可能经过的地区,居住在危房的人员应及时转移;成熟的农作物、渔业产品应组织抢收抢护;高空作业设施做好防护工作;电力、通信部门落实抢修人员,一旦损坏迅速组织抢修,保证供电和通信畅通;城建部门做好市区树木的保护工作;医疗卫生部门做好抢救伤员的应急处置方案。
  g.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部门应增加对台风预报和防台风措施的播放和刊载。
  h.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根据抢险救灾预案,做好各项准备,一有任务即迅速赶往现场。卫生医疗部门应组织医疗队集结待命。公安部门做好社会治安工作。
  i.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及时向上一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汇报防台风行动情况。
  4.6.5 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
  ( 1 )当出现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前期征兆时,防汛责任单位要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尽可能控制险情,并及时向下游发出警报。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决口、水闸垮塌和大型水库垮坝等事件应立即报告市防办。
  ( 2 )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的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首先应迅速组织受影响群众转移,并视情况抢筑二道防线,控制洪水影响范围,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 3 )当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视情况在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堤防堵口,调度有关水利工程,为实施堤防堵口创造条件,并应明确堵口、抢护的行政、技术责任人,启动堵口、抢护应急预案,及时调集人力、物力迅速实施堵口、抢护。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的领导应立即带领专家赶赴现场指导。
  4.6.6 干旱灾害
  县级以上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特大、严重、中度、轻度4 个干旱等级,制订相应的应急抗旱措施,并负责组织抗旱工作。
  ( 1 )特大干旱。
  a .强化地方行政首长抗旱目标责任制,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用水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b .指挥机构强化抗旱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加强会商,强化抗旱水源的科学调度和用水管理,各有关部门按照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部署,协调联动,全面做好抗旱工作。
  c .启动相关抗旱预案,并报上一级指挥机构备案。必要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宣布进入紧急抗旱期,启动各项特殊应急抗旱措施,如:应急开源、应急限水、应急调水、应急送水等。
  d .密切监测旱情、及时分析旱情变化发展趋势,密切掌握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情况,及时分析旱情灾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适时向社会通报旱情信息。
  e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抗旱救灾工作。
  f .加强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的宣传。
  ( 2 )严重干旱。
  a .进一步加强旱情监测和分析预报工作,及时掌握旱情灾情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及时通报旱情信息和杭旱情况。
  b .及时组织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进行杭旱会商,研究部署抗旱工作。
  c .适时启动相关抗旱预案,并报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备案。
  d .督促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各部门落实抗旱职责,做好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落实应急杭旱资金和抗旱物资。
  e .做好抗旱工作的宣传。
  ( 3 )中度干旱。
  a .加强旱情监测,密切注视旱情的发展情况,定期分析预测旱情变化趋势,及时通报旱情信息和抗旱情况。
  b .及时分析预测水量供求变化形势,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c .根据旱情发展趋势,适时对抗旱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d .及时上报、通报旱情信息和杭旱情况。
  e .注视水量供求变化,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和统一调度。
  f .根据旱情发展趋势,及时会商,动员部署抗旱工作。
  ( 4 )轻度干旱。
  a .掌握旱情变化情况,做好旱情监测、预报工作。
  b .做好杭旱水源的管理调度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