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淮安市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三、抓好各项社会事业改革
  1、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完善科技孵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中介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交易、技术交流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科技经费的合理使用机制,健全科技风险投资和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担保机制,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创新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2、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县级在教育发展规划、教师队伍管理、教育经费筹措等方面的职责,加快建立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落实2006年秋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工作,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按照“优化公办、发展民办、鼓励联办”的基本思路,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事业,加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共同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3、围绕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保一块、放一块”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基本医疗服务领域的政府职责和政府办医规模。整合现有资源,逐步将市区原先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为两级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市区街道卫生所和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室)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达90%。利用农村现有卫生资源,做好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过渡。年内60%的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医院,85%的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完成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卫生中心过渡、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站过渡。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深化公立医疗机构“两权分离”改革,加快办医主体多元化步伐,实现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为社会提供便捷、优质和多层次的医疗服务。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改革,根据农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调整乡镇卫生院的布局,每个建制乡(镇)重点建设好一所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完善市、县(区)和乡镇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传播和蔓延。完善对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行为和药品的监管制度,探索建立医药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4、推进文化、体育体制改革。按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分类,理顺体制,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资源整合,培育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建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稳步推进群众体育改革,进一步完善训练体制与运动队管理体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推进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改革,盘活体育基础设施资源。鼓励和扶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体育产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