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科学和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大力推广新产品、高新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在新区建设、旧城区改造以及道路、城市供水等城市设施建设中,大力推广环保、绿色、节能新产品,将现代高新技术内化于城市各类基础设施之中,提高城市的服务能力。城市是科技创新活动物质载体,在构建新的城市格局中,要充分考虑科技园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科普场馆的规划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科技创新活动的特殊需要,形成良好系统功能配置。
  3.提高城市管理经营能力
  开展数字化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基础资源数据的勘测、收集、集成、发掘、应用工作,提高城市管理综合能力。要运用交通信号控制技术、交通工程技术、监控技术、停车管理技术组织规划城市交通,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建设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矩阵式城市管理网络、交通指挥中心,提高交叉路口、多路口联合指挥调度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路网通行能力。重视新技术在城市绿化、城市照明、城市节水、地下管网中的应用,重视雨水、海水等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
  4.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期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开展农村科技工作。加快“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专项”工程,加快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的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步伐,加快农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
  (八)支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1.提高防治环境污染科技水平
  开展空气、水、噪声等环境质量要素的动态监测,开展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加强环境监测科技能力建设。开展海洋水质、土壤、河流基质的定点定期监测,建立环境要素数据库。运用先进技术治理城市和农村的空气、水环境、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通过发展和推广沼气技术,减轻农户生活和禽畜养殖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减轻农户用能负担;推广立体养殖等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治理练江、榕江等河流的水体污染;通过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区,减轻噪声、工业废气的污染危害;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采用先进的垃圾资源化技术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促进循环经济健康有效发展,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系统总结南澳藻、贝、鱼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及经验,形成技术规范加以推广;总结金平农科园禽畜、鱼相结合的生态养殖经验,形成技术规范加以推广。
  2.提高保护生态系统的科技水平
  提高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陆域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重视生态要素变化趋势研究,重视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等宏观和微观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的研究。重视红树林等生态效益好的生物物种的引进与利用。开展生态要素、生态系统的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强城市森林体系建设。
  提高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重视海洋生态环境要素变化趋势研究,重视海陆交界区、入海口生态系统变化规律的研究,重视研究深海、近海生物群落变化。开展海洋环境、海洋生物资源数据库建设。
  (九)加强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广泛深入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运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信息技术的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医疗卫生、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社会事业水平;发挥科学技术在建设“和谐汕头、法治社会”中的作用。
  1.提高社会事业水平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和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解决影响居民健康和疾病的重大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需求。
  提高社会安全水平。实施科技兴警工程,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安全防控体系,重点建设智能监控和报警系统,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成以区域整体为对象的综合安全体系,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保障体系。
  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加强防风、防涝、防海潮、防雷电、防震和消防等主要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建立城市自然灾害信息系统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高汕头运用高新技术监测、预测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提高医疗卫生水平,重点实施常见病控制工程、医疗卫生安全保障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发展工程、卫生信息建设工程等社会科技示范工程,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2.加强科普工作
  “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把自主创新作为“海纳百川、自强不息”汕头精神的核心内容加以铸造。加大科普投入、繁荣科普宣传和科普创作,全面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努力形成崇尚科学、弘扬创新精神的社会风气。
  营造科普工作良好环境。深入贯彻《科普法》,制定汕头市市民科技素质基本标准,抓好干部科技培训。实施科普示范工程,推出一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项目。拓展社会科普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建立科普工作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科普事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科普投入体系。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汕头科技馆和各界科普园区、科普基地的作用,发挥汕头大学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办好市区高级科普画廊,加强科技教育队伍和科普创作队伍建设,加强科普协会建设,努力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普工作,健全市、区(县)、学校三级科普促进机构。
  办好各类科普活动。重视科普创作,加强对优秀科普读物创作、出版的支持和宣传力度,加强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书籍;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设科普栏目或制作科普专题,做好科普宣传。积极开展有影响、有特色、效果好的各类大中型科普活动,继续办好汕头科技活动月。利用世界人口日、环境日、卫生日、电信日、地球日、植树节等节庆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十)加强重大项目前期科研工作
  重大项目建设对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重点开展以下两类项目的前期科学研究:第一类是中央政府、省政府和汕头市着手规划的项目,第二类是能拓展汕头工业产业链的项目。
  开展汕头大石化等大项目的前期科研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已将汕头列为全省规划建设的五大石化基地之一,开展大型石化项目的前期科研工作。第一是收集和整理基地拟选址的地质、地貌、局地各类环境要素数据资源;第二是研究以大型石化项目为基础构建汕头新兴产业系统;第三是研究构建与大型石化项目配套的三酸两碱等产业系统;第四是研究以大型石化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需求为市场的产业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