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汕头转化中心的作用,加强与全国各地方院校的合作,加快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汕头转化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强与国外各著名科技协会、高校等科技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汕头产业发展调研工作,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把握科技成果需求方向;研究科技成果引进渠道,大力发展科技成果中介组织,实现科技中介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制度和机制,提高产学研合作攻关效率,保证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标准的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进度,建立专利技术与技术标准相互促进机制,将技术标准工作融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全过程。
3.整合汕头科技研发资源、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服务
鼓励大中型企业将其企业的研发中心或精密加工中心从企业中剥离出来,成为行业的研发中心或加工中心,为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促进汕头企业加强和汕头大学的科技合作。汕头大学已经具备十分精良的科研仪器设备、形成较强的基础研究队伍;新建的多学科中心更是把技术开发、应用基础研究作为重点,初步形成了应用技术研发队伍;汕大在机械制造、生物技术、软件技术、食品制造等方面已具备和企业合作的技术优势。培育我市高等技校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参与产业科技发展活动。汕头高级技术职业学院、林百欣科技中专等技术院校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形成了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人才队伍。“十一五”期间,要加强汕头技术院校科研条件和能力建设,促进技术院校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实现技术院校的素质提升、增强培养人才的针对性。要充分发挥市农科所、林科所、蔬菜所、禽畜所、水产研究所、果蔬所等科研单位的科技研发和创新作用,创新机制、稳定队伍、突出特色。整合汕头检验检疫部门、汕头市质量技术测试部门、汕头市环境监测部门等科研、检测单位的科研测试设备资源,建设网上测试平台,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整合汕头企业的科技研发装备资源,创新合作体制和机制,激活和发挥潜能,参加产业界科技创新活动。
4.建设以特色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的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根据汕头产业种类多、企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低的产业发展特点,必须选择具有一定产业规模或具备一定科技服务基础的产业,建设特色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特色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要做好产业调研、企业培训、科技成果中介等科技服务工作。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产业,探索建设服务于中小企业开发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装备平台。
5.建设高效率的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体系
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加快建设高效的法律、金融、信息、专利、人才培训、商业、会计、咨询等服务体系,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
(三)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十一五”期间,要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对汕头经济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对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比较优势的产业,要重点加强自主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有产业规模优势而缺乏核心技术的产业,要走自主创新与引进、合作相结合的道路;对基础薄弱但前景好的产业,要加强跟踪和引进。积极实施科技兴贸计划,拓展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
1.先进制造业
集中力量发展包装印刷装备制造业、输配电设备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重视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业、日用化工装备制造业等汕头具有强烈市场需求的先进制造业。
2.新材料产业
积极发展汕头已具备一定优势的环境友好型高性能功能材料和二氧化锆等基础材料,积极发展特种玻璃、特种功能包装及装饰材料、特种功能高聚合物复合材料、轻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数码相纸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中力量扩大产业规模。
3.能源产业
积极发展风力发电新能源产业和电动车产业,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锂电池产业、生物能源产业,重视跟踪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重视发展节能技术。
4.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技术产业坚持适度超前发展,重点发展生物发酵产业、农业生物技术。重视引进国内外先进制药技术、重视原料药的技术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现代化中药产业。
5.软件产业
发展重点行业应用软件,医疗行业应用软件,产品设计与制造自动化、半自动化集成软件开发平台及系统,基于信息和网络化的制造业管理软件模块和系统,突出智能化软件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
(四)支撑和引领传统工业优化升级,做强做大传统工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信息技术作为传统工业结构升级的强大推动力;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先进管理技术和科学生产组织模式改造现有工业,延长产业链,解决工业升级面临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实施火炬计划、重点攻关计划、新产品计划和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实现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大幅度提高传统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汕头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1.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各级政府要用宏观调控手段支持和推动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需求,建立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省级工程研发中心、市级工程研发中心和企业研发小组等不同层次的科技研发机构。
2.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
重点推广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等一批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通过推进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网络制造等方式,带动企业提高开发能力,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形成企业、区域间动态有机的相互协作,促进汕头工业结构调整。
3.做强做大传统工业
汕头传统工业整体上处于赶超阶段,通过开展产业规划工作,明确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的发展方向;要依据不同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需求特点制定系统对策,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对于包装印刷装备、电控设备装备、印刷业、塑料材料业等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规模的产业,要从提高政府资源的有效供给入手,构建大企业、集团化企业的发展环境,形成大企业发展环境综合竞争力的区域比较优势,注重集成创新、突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对于玩具业、日用化工、电子元件制造等具有一定规模但技术处于低端的产业,要根据产业集群空间分布,构建发展环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有效的合作与竞争机制;对于具有较高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但缺乏设计能力和品牌的文化用品、服装等产业,要加强和科研设计单位合作,强化品牌建设;对于音像传媒制品等市场通畅、技术装备先进、缺乏自有技术的产业,要强化技术吸收和再创新;对于食品产业等具有一定产业规模、技术不具优势、市场本地化的产业,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学研合作、全力开拓外部市场;对于造船、修船等具有市场前景、整体上处于萎缩的产业,要注重资源整合、强调合作、走出低谷;对于潮汕美食、潮汕小吃、潮汕文化等独有产业,要特别强调自主创新、强调相近产业的技术应用,运用现代技术实现产业化、规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