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保持稳定
“十五”期间,汕头城乡生态环境系统整体保持稳定,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城市的生活、生产功能区建设得到加强,丰富多彩的特色生态示范区、绿色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生态环境比较优势,为吸引高素质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构建了高效的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网络
“十五”期间是汕头对外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网络效能明显提升。第一是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国家有关产业协会的合作取得显著成效。第二是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对外科技合作为满足汕头技术需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产品、新技术大量引进并实现产业化,成为汕头新的经济增长群体。
6.政府宏观调控科技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
“十五”时期是汕头政府宏观调控科技资源能力全面提升的五年,是政府创造良好科技发展环境、运用政策调控、财政资金调控、行政管理服务调控取得重大科技发展成效的五年。第一是构筑政府宏观配置科技资源的深厚基础。加强和深化区域科技发展调查研究,培育区域科技增长极和促进区域科技协调发展。开展农业、海洋产业三次产业的系统科技发展调研工作,形成完整农业、海洋一、二、三产业整体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开展和完成了包装机械装备制造业、食品产业、玩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造船修船业、风力发电、光盘产业、海藻产业等十几个产业的科技发展调研报告;明晰了政府宏观调控科技资源的区域、产业、产品对象构成和重点任务。第二是政府宏观调控科技资源的能力和手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形成了由法律手段、政策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手段和服务手段构成的有机统一的宏观调控系统。
“十五”时期是汕头政府宏观调控科技资源取得了丰硕成果的五年。市、区(县)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有所增加,中央政府和省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大量争取,有效地起到了宏观调控资源作用,对引导企业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构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区(县)政府大力建设科技园区、科技专业镇,打造产业科技服务平台,构建产学研系统,对汕头相关产业专业分工、提高产业关联程度、强化产业组织效能、构建产业链起到了催化作用。
“十五”期间是汕头市科技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第一是技术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1~2005年,全市共推广转化科技成果535项、创产值92.02亿元;2003年汕头市科技局获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技术市场工作先进单位。第二是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汕头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的生产力促进网已初步形成,成为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第三是企业科研机构和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全市所有高新技术企业和80%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第四是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层次明显提高,2001~2005年,全市共有272个项目列入国家或省科技发展计划,共获科技扶持资金7954万元。第五是专利工作走到了全省的前列,2001年至200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0705件和8085件,列全省第五位。第六是科技成果取得跨越式发展,2001~2005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358项,其中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以上325项;全市获市科技进步奖259项,获省科技进步奖4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数量和等级在全省列第四位,在粤东地区列第一位。
通过“十五”期间五年的奋斗,汕头科技发展实现了在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实现了在重点领域质的飞跃,为“十一五”期间的科技发展打下了体制、机制、人才、装备、产业和产业组织、资本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物质形态到价值形态的全方位坚实基础。
(二)“十一五”时期科技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汕头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整体追赶、重点领域努力实现超越的历史阶段。各国的成功经验表明,科学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赶超目标是完全可能的。从国内的发展态势看,“十一五”期间,国内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总体格局为汕头实现赶超发展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将在汕头安排广东省第五石化基地、火力发电等超大项目,将对区域增强科技实力产生重大作用。
“十一五”期间将是汕头科技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从国际发展态势看,世界范围的科技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科技进步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将成为各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在高科技领域加剧竞争的同时,应用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将得到加强。经济全球化将直接拉动汕头产业的科技综合实力提高。汕头企业在参加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将进一步明确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方向,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以适应竞争的要求。对我市科技发展而言,科技和信息全球化将为汕头产业提供丰富的科技成果和充分的信息资源,有助于汕头产业科技综合实力的提高。国际间的合作和粤港澳台、大珠三角、泛珠三角、海峡西岸区域的经济合作,有助于汕头接受先进产业、改进落后产业。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汕头实施人口压力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转变提供了可选择的光辉前景。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全面统领科技发展工作。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科技普及和自主研发创新工作,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构建区域产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高级化和规模化,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与环境和谐,加快建成创新型汕头,为实现汕头全面振兴和崛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与动力。
(二)发展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提高科技活动支撑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效率;充分发挥宏观调控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导和推动产业、企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区域经济产业科技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科技活动服务能力,发挥支撑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