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科学和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科学和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汕府〔2008〕3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汕头市科学和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业经2008年1月29日十二届十九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科技局反映。

  二○○八年三月十五日

汕头市科学和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006-2010年)

  “十一五”时期,是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是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法治社会、和谐汕头,实现人民富裕安康总目标的关键时期。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强烈科技需求,为汕头科技自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预示着汕头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为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科技资源、引导科技市场资源、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的职能,扩大汕头科技资源总量、快速提高科技资源增量,有效发挥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科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是汕头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为“十一五”时期汕头科技跨越式发展和自主创新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1.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基础得到加强
  “十五”时期是汕头社会发展领域深刻变革的五年,也是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得到不断加强的五年。全社会学习科学知识的氛围初步形成,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人心,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思想、适应时代要求的开放与改革创新观念已经成为区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各个层面运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指导工作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体制架构进一步完善,从事科学知识普及、技术研发、成果引进和产业化的社会组织体系在快速发展。
  2.发展科学技术的经济基础较为坚实
  “十五”时期是汕头经济系统整体重大调整的五年,是经济资源和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年,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加速、第一产业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的资本有机构成大幅度提高,三次产业格局的变化和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科学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科学技术在支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形成了“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基础。
  “十五”期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科技资源的力度和效率不断提高,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配置科技资源的体系,为“十一五”科技发展奠定了牢固的体制、机制基础。
  “十五”期间,汕头的社会生产力结构大幅度提升优化。第一是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由科技型企业家、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研发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组成的劳动者队伍。第二是经济和产业的资本技术构成大幅度提升,设备水平普遍提高,研发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已成为企业界的共同行为,自主创新在优秀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三是企业吸收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科技信息资源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凸显。第四是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管理能力增强,产业内部企业间分工、协作需求强烈;产业间分工合作发展较快,三次产业之间作用加强、分工协作趋势明显,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效果。第五是产业界科技投入势头强劲,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气魄和力度。
  “十五”期间,汕头的社会生产关系结构不断健全和完善,基本形成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劳动者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科技研发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以感情留住人才、以待遇稳定人才、以事业用好人才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十五”期间,汕头产品经济、企业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的科技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成为“十一五”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一是高新技术产品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从2001年的12.7%提高到2005年的15.46%。第二是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从2001年的73家发展到2005年底的150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资产规模显著提高,全市产值超亿元的民科企业有42家以上。第三是特色产业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包装与印刷设备制造业、印刷业、食品产业、日用化工、新材料产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等产业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并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第四是区域特色产业经济优势逐步显现。汕头高新区、汕头软件园、金平民科园、龙湖民科园、金平农科园、国家电动汽车运行试验示范区等园区的产业特色逐渐明朗,成为全市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全市有17个镇(街道)被列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成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在国内、省内已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国家科技部批准汕头为国家火炬计划光机电产业基地、轻工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汕头澄海玩具特色产业基地和汕头金平印刷包装特色产业基地为广东省火炬计划基地。
  3.发展科学技术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
  “十五”时期是汕头城乡建设相对稳定的时期,是汕头科技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时期。各级政府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加大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显著提高了区域对科技发展的服务功能。第一是全面加大了信息通讯能力建设,粤东信息大厦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科技信息交流条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动科技信息有效及时的传播。第二是2003年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市区面积从301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4平方公里,大大地改善了科技普及和科技研发条件。第三是制定并落实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用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各类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第四是全面扶持建设汕头高新区、汕头软件园、金平民科园、龙湖民科园和金平农科园等科技园区,确保产业集群不断聚集扩大、特色产业稳定提升层次。第五是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部门的工作条件,科技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