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8年劳务工作的意见
(泸市府发〔2008〕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当前,劳务开发工作和劳务经济已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已由劳动力过剩转变为结构性短缺,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变为追求绩效为主,由单纯抓劳务增收转变为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实现我市劳务产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走“城乡统筹,稳定规模,突出培训,打造品牌,强化服务,提升质效”的路子,把泸州建设成为劳务经济强市。
目标任务: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1万人,其中就地转移50万人,市外输出71万人;外派劳务输出1100人;培训农村技能人才11.2万人,其中获证7.91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80亿元,劳务输出人均创收6600元。
二、工作重点
(一)调整转移输出结构,提高组织化输出比重
要在稳定转移输出规模的前提下,实行就地转移和向市外输出,扩大市内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比重,压缩非技术工种向市外输出的数量,搭建政府之间、企业之间、培训机构与企业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输出平台,提高成建制农民工组织化输出水平,集中向发达地区、国家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输出,重点输出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市内就地转移,主要围绕泸州化工、机械、酒业、煤炭产业、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民工就地转移创造一个公平有序宽松的就业创业政策环境。
(二)突出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工素质
今年要集中政府、企业、社会和培训机构的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统筹培训工作,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和机制,整合重点品牌培训、阳光培训、贫困人口培训、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温暖工程培训等工程项目,加大技能型人才培训力度。职业教育学校,重点培训中高级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农民工文化、法律、道德、技能、经营水平,精心打造省、市惠民行动重点品牌培训工程。支持省、市、县农民工培训基地提升职教综合培训能力,支持和鼓励民办职校,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和在岗培训,推广“初中3+1”、“高中2+1”职教新模式,面向未来,重点培养农村新生劳动力中高级技能型、经营型、创业型人才,强化农民工在岗培训,集中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的致富带头人和创业者。积极推进农业创业园区建设,打造创业示范平台。通过3-5年努力,全面提升泸州农民工的素质,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和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