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稳定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我县稳定粮食生产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314”总体部署和我县“11445”发展思路,围绕统筹城乡和建设现代农业,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主攻单产、稳定总产、增加效益、拓展农业功能为目标;以重点区域布局、建设重点基地、主抓重点作物、突出重要季节为抓手;稳定完善粮食扶持政策,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种粮大户和专业代耕户、实行规模经营为着力点;以整合资源、增加投入为保障,努力推进粮食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
目标任务是:各乡镇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单产、稳定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确保口粮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明确稳定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未来五年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30万吨左右,确保口粮安全;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2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万吨以上(各乡镇任务分解见附表)。
一要重点抓好水稻、玉米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马铃薯、红苕和杂粮。坚持粮食生产以大春为主、大春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的方针,把水稻、玉米作为粮食生产安全的重点来抓,兼顾饲用粮、加工用粮和菜用粮食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突出山区特色,大力发展薯类和杂粮,努力提高单产和商品率。
二要以粮食主产乡镇为重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要继续向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倾斜,充分调动各乡镇和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努力改善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步伐。要把发展粮食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保持粮食产需基本平衡的格局。
三要突出抓好大春粮食,兼顾小春和晚秋生产。春耕备耕是一年中的重要农时,是全年粮食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抓好春耕,实现满栽满种,粮食增产才有基础,要适时抢种早栽,培育壮苗,趋利避害。小春是一年粮食生产的开端和基础,晚秋是保障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对确保全年粮食稳产丰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全面落实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的各项措施
(一)落实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贯彻国家和重庆市各项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粮食最低收购价和种粮大户奖励资金等扶持政策。县级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资金及时下拨到位;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保证粮食补贴资金专项用于粮食生产,把国家稳定和扶持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开展粮食生产政策性保险试点,化解农民种粮风险。
(二)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要保护好基本农田,做到现有耕地不撂荒、不闲置,采取间作、套作,努力提高复种指数,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杜绝耕地撂荒。强化土地整治,推进重点粮食基地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沃土工程、移土培肥和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重点项目,通过工程措施与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节水栽培等农艺措施相结合,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