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确保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任务顺利完成。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县区。各县区政府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按照规划抓紧落实,建立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既要全面推进,加快进度,又要保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好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规划实施。市政府将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导检查,并建立严格的评估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三、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通过全市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使全市城乡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结构更加合理,学校布局更为科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师资经费等教育资源配置更为优化,同时要对薄弱学校加大改造力度,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要创造条件,建设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一定要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师资优良的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和改造寄宿制学校必须与布局调整相适应,必须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必须与城镇化推进工作相适应,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稳步发展、规模效益的原则,形成建设、巩固、完善、提高的协调发展格局。
(三)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度,实行竞争上岗。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配齐音、体、美和信息技术、英语学科教师,确保国家和地方课程开齐开足。对调整布局后超编的落聘教师,优先安排在学校生活教师和后勤岗位,也可由县区教育局安排其他学校参加聘任,对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原则上按照教育人事制改革的落聘人员对待。
(四)调整布局后,农村闲置的校舍仍属于国有资产,是教育资源,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资产登记,一律用于农村教育发展。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对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可改建农村中心幼儿园;可以通过拍卖等形式实行置换;可以卖给个人或团体举办民办学校、幼儿园;可以开辟为学校实习基地、实验基地,办成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流动资产一律随学生划归新的学校使用,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
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级政府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从解决民生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出发,从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狠抓落实,让这项工程真正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