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责任制要求,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全县安全生产“百日大会战”活动的“重大隐患大排查、重点领域大整治”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制订全面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同时,要层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县级各安全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隐患排查治理专项督查组,根据各阶段工作安排,开展阶段性督促检查工作,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县安监局、县监察局、县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专项督查。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隐患排查要突出四个重点,即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企业;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区域;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重点企业;全国“两会”、汛期、“奥运会”期间、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一般隐患要及时整改,整改难度较大或者一时难以排除的重大隐患,实行县、乡“两级”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治理实行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一对一”监控。对整改不到位和整改不力引发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直至予以关闭取缔。
(三)加强宣传,发动群众。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围绕“治理隐患、防范事故”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开展交通、消防、危化、矿山等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对事故隐患的辨识能力。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对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单位,要公开予以曝光并严肃查处。
(四)标本兼治,形成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统计,及时掌握排查隐患数量、已整改和限期整改隐患数量以及违法行为查处情况,分行业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制度和隐患数据库,实现隐患登记、整改、销号等管理的数据化。认真分析近年来的典型案件,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预防和杜绝同类事故发生。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治本之策,加快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