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实施精品战略,繁荣文艺创作。表彰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积极参加全国和全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适应演出需要,加工改编上党梆子现代戏《赵树理》和舞蹈诗《灵山圣棋》,扩大精品剧目受众面。组织实施《晋城历史文化丛书》工程,出版《纪念赵树理百年诞辰论文集》和《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完成电视连续剧《黑金地的女人》和电影《白雪花红窗花》的制作播映工作。以创建“中国农村题材文学创作基地”为契机,推动文艺创作水平上档升级。
16、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好春节元宵节“两节”系列文化活动和“青春晋城、喜迎奥运”消夏广场文艺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等群众文化。努力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文化运营机制,发现、扶持、培育一大批自办文化的先进典型。
17、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保护项目,完成国家文物局立项的古建维修工作。组织实施第三次文物普查,实现文物遗存分类管理。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和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档案,出台《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开展第三个“文化遗产保护日”宣传活动。
18、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通过多渠道融资、多形式发展壮大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频道频率专业化发展和党报发行体制改革。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晋城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开展文化产业十强评选工作。加大对旅游资源和景区的整合力度,促进旅游与文化相融合,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支持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产业。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全市网吧和娱乐场所秩序,积极构建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五、着眼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努力在提高公民素质、培育文明风尚上取得明显成效
19、以“做文明晋城人、建文明晋城市”为主题,全面引深文明和谐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和《晋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央文明委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