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抓好县、乡两级疫情直报网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建设。至2010年,完成5个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机构能力建设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增强以县为单位的预警预报监测能力。
9、抓好县级医疗机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ICU病房和急诊科建设,提高县级综合医院的诊断治疗水平;对资中、隆昌县两所中医机构抓好ICU病房建设。
10、卫生人才培训。2006年至2010年,全市完成200名县级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加强乡镇卫生院骨干培训,5年培训555人,平均每个乡(镇)5人,加强乡村医生学历教育,5年内,使80%的乡村医生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任职资格。
五、政策保障和措施
要完成以上建设项目和任务,必须加强以下政策保障和措施。
(一)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卫生工作的领导。把农村卫生事业建设提高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认识水平,纳入地方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制管理。
(二)加强部门配合,明确职能职责。各级各部门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要按照职能分工,积极支持建设项目,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三)加大卫生改革力度。重点是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县办县管,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卫生应急体系和应急机制。以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为载体,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调整和完善卫生投入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项目,市、县(区)两级财政要认真落实省委(2005)2号文件和市委(2005)9号文件,建立有效的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保障和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在卫生投入结构上,更进一步加大农村卫生投入。
(五)加强人才培训和科研工作。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组成部分。要以农村卫生科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培养为龙头,以乡镇卫生人员培养和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为基础,抓好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和梯队建设。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建立健全县(区)农村引进卫生人才的机制和制度。
(六)抓好农村中医工作和振兴中医战略的实施。以突出传统医药优势,推进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抓好三个县的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公益性医疗机构免征各项税收。对国债项目、农村卫生基础建设项目由地方政府划拨解决建设用地;减免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加入医保、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入网费、光纤费和相关费用;建立健全低于综合医院的乡镇卫生院服务收费价格体系;积极实施对口支援,卫生扶贫、卫生下乡、巡回医疗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