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原则和总体目标
2006-2010年,我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整合资源、填平补齐;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依照标准、规模适度;深化改革、配套推进”,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国债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国债项目县医院建设指导意见》、《国债项目县妇幼保健院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国债项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要求,抓好机构项目工程建设,设备装备配套建设,实验室建设,能力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按照《四川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及《内江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国家甲级村卫生站建设标准,抓好村卫生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覆盖三县两区、111个乡镇、2078个行政村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成覆盖县(区)、乡(镇)、村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暨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网络及报告网络;建成覆盖县(区)、乡镇、村的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建成覆盖县(区)、乡镇的卫生执法监督网络和工作机制。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由医疗服务网络、疾病预防控制与监测网络、妇幼卫生保健网络、卫生执法监督网络组成。
1、县(区)、乡镇、村医疗服务网络。以县(区)为中心,乡(镇)为枢纽,村为网底的医疗服务网络。33所县级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院3所、精神病防治院4所,麻风病院1所,专科医院4-6所;乡镇卫生院111所,其中中心卫生院46所;村卫生站2078所。主要承担县(区)及农村广大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承担精神疾病、麻风病、艾滋病、结核等重点疾病防治;承担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商业医疗保险任务。
2、县(区)、乡镇、村疾病预防控制与监测网络。以县(区)为龙头,乡(镇)为枢纽,村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5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1个乡镇防保所(科)、2078个村卫生站。主要承担县(区)及广大农村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卫生监测、健康教育、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处置等;承担疾病预防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乙肝、结核、麻风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点疾病预防提供技术指导和行政决策参谋;为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提供卫生学监测指标。
3、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及网络。以县为单位,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妇幼卫生工作服务网络。5所县级妇幼保健院、111所乡镇卫生院防保科、2078个村卫生站。依法开展孕产妇、育龄妇女、婴幼儿和儿童保健工作,按照《
母婴保健法》和国家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相关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