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终端接入方式。
1.直接使用普通电话接入获取语音信息;
2.使用可视信息终端接入获取多媒体信息;
3.使用机顶盒获取/发布多媒体信息;
4、使用电脑上网获取/发布信息。
(四)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模式。
按照“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多方配合、共同推进”的模式全力推进,主要完成以下重点工作:
1.农村基础通信网络建设。
由凉山州电信分公司逐步建成全面覆盖全州所有行政村的电话网络和覆盖90%以上行政乡镇的宽带网络:
(1)通过有线与无线接入的方式,采用多种新技术,推进电话网络和数据网络向行政村延伸,努力提升农村网络覆盖率和网络层次,解决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根据各地现状,灵活采取电话、电视、可视化信息终端、电脑等多种接入手段,迅速实现农村信息产品的普及。
2.信息化新农村“凉山农经网”内容管理中心建设。
以“四川农经网”为依托,整合各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化新农村“凉山农经网”内容管理中心(CMS),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1)由州农工办负责涉农信息资源整合的统一协调工作。
(2)由州气象局农经网中心负责信息内容管理中心的平台建设、信息内容管理和更新。
(3)由州电信分公司负责全州信息内容管理中心的通信组网及系统集成。
(4)该平台内容作为可视信息终端涉农类信息的唯一信息源,凉山州电信分公司为唯一电信运营商。
3.完善信息服务方式。
针对农村地区的信息业务状况,提供以下四种服务模式,农民用户可自愿选择,解决“好用”和“用好”的问题。
(1)农业信息服务:96999农业语音信息服务;
(2)可视信息终端:宽带+可视电话+电视;
(3)电视上网:宽带+电视+机顶盒;
(4)电脑上网:宽带+电脑;
(5)短信服务:小灵通/手机。
4.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四川农经网”凉山州信息分中心、县级信息服务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站、村(组)信息服务点四级网络信息服务体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组织、管理、领导和考核,确保州、县、乡、村、组提供的信息准确、及时、有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