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通知

  (四)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切实解决气象服务的设施和手段等等问题,协调好气象与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通信企业之间的关系,提高气象对公众的服务能力。气象部门要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手段,增加公共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12121 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和传播渠道,向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气象信息服务。有关部门和通信企业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确保传播渠道畅通,扩大公众覆盖面,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

  (五)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坚持避害与趋利并举,建立政府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构建反应敏捷、协调一致、运转高效的一体化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气象部门要重点加强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信息传播、决策指挥、应急响应、调查评估系统建设,增强对农林业病虫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有毒有害气体及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加强气象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一)强化农业气象服务。组织开展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深化农业气候区划,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健全重大农业开发项目的气候适应性论证制度,开展新品种引进推广、布局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大中型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农业气候适应性论证工作。建立全市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开展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气象灾害、土壤要素、病虫害动态变化监测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和产量预报工作。切实发挥农经网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扩展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功能,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我市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示范基地、空中云水资源动态监测系统、20个高炮消雹作业点和5个功能完备的市、县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的建设,建成资源性与应急性相结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开拓新的业务服务领域,通过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缓解我市丘陵地区、盆周山区严重缺水问题,搞好森林防(灭)火、公共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

  (三)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加强雷电监测、预警服务,广泛宣传防雷科技知识,提高公众防雷安全意识,开展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重点、重大工程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气象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切实加强防雷减灾管理,抓好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收和年度检测工作。建设主管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将新建建(构)筑物的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防雷检测报告作为报建和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雷电灾害损失。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