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抓好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集成配套。围绕特色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应用,在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重视种子工程、生物技术工程、畜禽改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模式化丰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养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六大先进实用技术,采取切实措施,将各类先进技术集成配套,落实到田间地头。
(十一)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把推进养殖方式、饲养方式、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快推进舍饲养殖、小区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发展,改善设施条件,调整畜种结构,改良畜禽品种,大力推广良种、良料、良法、良医、良舍等“五良”饲养技术,逐步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走标准化、优质化和节约化的经营路子,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采取整村整片推进的方式,对纳入强制免疫计划的动物,实行全覆盖免疫。加强对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户、交通沿线和城市郊区等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和密度,确保疫情的早期预警预报。加强检疫监督,做到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四到位。进一步强化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健全疫情应急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疫情,做到坚决果断,全面彻底,及时处置。
(十二)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因地制宜地引进、试验、示范一批新优品种,筛选推出一批符合当地生产的专用、优质、高产、抗寒、抗旱、抗逆性强的主栽品种和配套的栽培技术,积极推进玉米、蔬菜等制种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大支持专用小麦、啤酒大麦、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农作物主体品种实现更新换代,禁止使用淘汰品种,使品种的优良率达到90%以上。加强畜禽新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和快速扩繁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调整畜种结构,改良畜禽品种,优化养殖业品种结构。
(十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将农机购置补贴与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农机经营大户和建设农机安全村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普及。特别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和优质小麦、玉米、牧草、马铃薯、胡萝卜机械化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跨区作业、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切实抓好重要季节、主要作物、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的机械化生产,充分发挥农机在农田基本建设、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及抗灾救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率,转移农村劳动力。
(十四)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及时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各类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并转化为农民易懂易记的操作性文本,提高农民参与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与本领。围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快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提升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国家级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已由国家认定的优质胡萝卜、西芹、花椰菜、德赛羊肉四个产品的标准化示范效应。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狠抓产前环境、产中技术、产后产品、全程管理四个环节,加大农产品标准的实施推广力度。加强对产地环境条件的检测,积极防控动植物病虫害,抓好农药、肥料的科学使用和管理,控制产地农产品的污染,认证一批以特色、名优农产品为主的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一批无公害标志产品。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例行检测、质量追溯、标识和公示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快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努力营造绿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扩大首届“德赛杯”地方传统特色羊肉烹饪技术大赛的推动效应,真正把金昌“羊肉垫卷子”培育成享誉陇原的驰名品牌。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