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重点
(一)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加速培育优势产品和产业。
紧紧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新兴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及毗邻西安的区位优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农业主导产业流动和聚集,使我市农业优势产品和产业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选准优势产业。立足区域、资源和市场比较优势,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方向,实行合理布局。具体到一个村,要因地制宜,选择既具有一定资源条件,又有开发活力,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需求,既有发展条件,又有开发能力的产品,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尽快形成专业村和特色村。城镇周围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大力发展餐饮、商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城郊重点发展棚室蔬菜、食品加工业;主要旅游景点所在地要大力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土地条件较好、粮食充足、交通便捷的地方适宜发展养猪、养鸡等畜牧业;宜林荒山、退耕地大力发展板栗及木本道地中药材;浅山丘陵及沟台地适宜发展核桃和适生中药材;商南中温区丘陵坡地应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洛南、镇安、商州、柞水部分地区可积极发展烤烟;镇安、商州部分有养蚕传统的村可重振蚕桑业;立地条件差、自然条件恶劣或临近矿山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劳务业。通过科学合理布局,促进各类产业均衡发展。
--开发优势特色产品。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丹参、连翘、桔梗、五味子、柴胡五大商药的发展,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依托医药企业建设药源基地,培育壮大中药加工、销售企业,促进中药产业系列化发展,产业化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效益。果业突出抓好核桃、板栗、柿子、李梅等规模化生产,在嫁接、科管、加工、贮存上下功夫。畜产品主要抓好生猪和禽蛋生产,在规模化生产、畜牧业小区建设、标准化养殖及畜产品加工销售上做文章。区域特色产品重点抓好烟叶和茶叶生产,茶叶要突破纯种茶园建设,加快新品研发,努力延伸产业链条。烟叶要切实抓好订单生产,稳定规模,狠抓基础,突出服务,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设施蔬菜、精细菜、山野菜和食用菌。
--发展第三产业。以金丝峡、丹江漂流为主的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和柞水溶洞、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山镇柞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环线两条精品旅游线路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农家乐、工艺品加工销售、民俗风情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服务业。到“十一五”末,力争以旅游服务业为内容的“一村一品”占到示范村的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