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
(一)总体目标
建立稳定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完善“本底清楚、网络健全、宣教到位、措施落实”的防治模式。以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改水为重点,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巩固和扩大大骨节病和克山病防治成果。到“十一五”末,使我市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地方病防治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和病区群众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控制新病例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地方性氟(砷)中毒
扩大饮用水氟(砷)含量筛查范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区分布和发病情况,到2010年,完成饮水含氟量在1.5毫克/升以上和饮水含砷量在0.05毫克/升以上2.4万人口的改水任务。对已建改的饮水工程,但水氟(砷)含量仍然超标的要更换水源,对运行不正常、停用、报废的改水工程要进行修复、重建或改建,确保正常运行,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农村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碘缺乏病
1、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使碘盐监测覆盖率达100%,碘盐合格率和城乡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稳定在95%以上,保持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免费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不少于1.5万例,有效率达到80%以上,有半数以上病人得到治愈。
3、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三)大骨节病和克山病
1、认真落实硒碘盐供应计划,做好硒碘盐供应工作,同时开展硒碘盐监测,硒碘盐含硒合格率稳定在80%以上。
2、巩固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区防治成果,继续开展病情普查,及时掌握病情动态,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四)布鲁氏杆菌病
进一步控制人、畜感染发病,畜间羊、牛、猪平均阳性率稳定控制在0.5‰以下,检出的病畜全部予以处杀;重点人群感染率严格控制在0.5%以下,新发病人得到早期诊断,力争全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