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准确率。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是气象工作的核心。要以国家、省气象业务系统为支撑,不断完善我市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加快预报预测精细化进程,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特别应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加强全市重点区域气象业务系统建设,开展汉江上游流域暴雨洪涝、气候环境等监测预测评估和预报预测分析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与防灾减灾等针对性气象服务的能力。
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随着汉中率先突破发展战略的逐步深入,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保障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为应对我市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要加快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发挥气象部门在灾害监测、调查、影响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对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雷电、大风等灾害的气象预警能力,提高气象部门在应对农林业病虫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及有毒有害气体、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
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气象部门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快公共气象服务现代化建设,不断改善公共气象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特别是要加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区、企业的气象服务。要做好气象及气象灾害预报警报信息的制作、发布工作。广电、信息产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和引导有关媒体、网络和通信运营企业,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最大限度地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确保气象信息在全社会及时广泛传播。
(二)发挥气象综合保障作用
强化农业与生态环境气象服务。农业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要依靠科学,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市绿色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指导农业生产,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开展全程系列化服务,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农作物产量预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等业务,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气象保障。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