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和原则
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和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地方气象事业与国家气象事业相结合、相适应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发展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气象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使我市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省内先进水平,某些领域达到领先水平。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使我市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若干领域达到领先水平。
发展重点: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提高气象为防灾减灾服务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气象依法行政和气象行业管理能力。
基本原则:坚持创新、突出重点、提升能力、有所突破;围绕地方特色经济开展气象服务;跨部门协作、实现气象资源和气象信息的全社会共享;科学技术研究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业务工作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社会服务与自身发展相结合。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加快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我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气象和地球相关学科业务与科研的重要基础。加快建设区域气象观测站网,提高观测站网密度,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并保证其稳定可靠运行。气象部门要会同发改、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环保、建设、国土资源、民航等有关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做到统一布局、共同建设,在国家天气、气候观测台站网络基础上,大力建设属于地方气象事业的农业、生态、能源气象观测站网和城市加密气象观测站网,建立综合观测系统,不断提高气象探测能力和水平。
加快建设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是基础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托国家、省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我市气象技术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建设,保障其业务运行,提高气象及气象灾害观测数据共享水平。气象、民航、水文、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交流,并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开展信息服务。气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探测资料的收集、汇交和共享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