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笔业
“十一五”期间,在原有行业制笔王企业、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再创2个制笔王企业、10个以上省级名牌或著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加快形成生产规模大、配套协作强、技术创新快、品牌档次高、市场营销辐射面广的“中国制笔之都”,建成全国最大的制笔生产和出口基地。
加快新产品开发力度,力争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现代生产方式和新型的经营模式,着力发展质量档次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以制笔业为主体,横向发展相关文化用品产业。
--眼镜业
以档次提升和品牌创建为核心,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引进和采用力度;顺应产品向轻巧、舒适、方便、安全、美观、实用发展的市场需求趋势,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款式,提高附加值和国际市场份额。经过十年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中高档眼镜生产和出口基地。
--剃须刀业
到“十一五”期末,全行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球最大的剃须刀生产基地之一。重点发展外观精美、层面漆度光滑、电动功率大、刀刃硬度强、使用寿命长的中高档产品,加强产品的安全性能;推动区域品牌向国家品牌和国际品牌突破。
--打火机业
到“十一五”期末,金属外壳打火机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保持在8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争取达到95%以上。引导行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着力增强产品设计能力,提高工艺装备自动化程度,改进打火机表面处理工艺,重点发展安全性能强的产品和中高档产品。
--水暖洁具业
“十一五”期间,创国家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3个,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40%以上,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超5亿企业5家,建成国内重要的水暖洁具制造基地。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形成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产业全面升级。重点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食品制造业
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做大做精产业。在水产品、乳制品、卤制品加工业中,进一步开发方便食品、休闲食品、新型特色食品、海洋生物食品。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食品龙头企业,提高食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加强食品安全,积极发展绿色食品。
--家具制造业
着力创建和提升品牌,努力打造国内重要的家具产销、出口基地。按照集约化、功能化、高档化的发展趋势,注重创新,强化设计研发能力,实行民族文化与现代理念、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拓展家具新功能、新领域。家具生产采用的工艺、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与环保标准。
(四)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工程
紧跟国际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大力集聚创新资源,加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大力推广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努力创造更好的生产方式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有效提高科技含量和实现对物质资源的替代与节省,使温州制造业水平迅速缩小与国际前沿水准的差距。到“十一五”期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进一步发挥在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先导作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形成制造业发展的后续产业和战略产业。着力培育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先导,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海洋新兴产业和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等组合而成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抢抓机遇,积极承接国际现代制造业转移,加强与科研单位的经济技术合作,落实一批高新技术重大项目。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顺应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潮流,紧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国际信息技术发展主流,努力做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推广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网络工程及网络配套产品、现代通信设备及产品、数字视听及信息家电产品、智能化低压电器和中高压开关柜、自动化和数字化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仪表、光学仪器、教学仪器、医疗仪器、环保仪器及设备、汽车电子设备等。积极发展各种嵌入式系统,实现传统产品的信息化改造,特别是大力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强化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规模的优势产品。
--新型材料
以高质量、高性能、多功能为方向,研究开发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高附加值磁性材料、先进纺织材料、特种玻璃及制品、新型耐火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大力发展电介质材料、光功能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以及新型高效催化材料、生态绿色建筑材料和生物医用仿生材料等。
--生物医药及海洋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现有医药产业,重点在农业生物、生物制药、中药现代化及天然药物、药物新剂型和新材料等,发展相关制剂产品。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拓宽海洋生物资源的加工领域和加工深度,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积极引进海洋高新技术建设项目,深度开发海洋生物制造业。运用现代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及海洋功能保健食品。
三、工业产业升级的战略方向:优化工业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进工业产业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灵魂和不竭动力。进一步创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提高工业创新能力。
(一)加快技术创新
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为推进工业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性保障。
1.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重点建立“四大体系”:
(1)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骨干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重点发展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鼓励大企业在技术前沿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培育一批高技术企业。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形成较好的企业技术支撑。
(2)以产学研联合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协作,通过购买专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兴建技术开发机构、创办科技型实体等多种途径,形成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持。
(3)以区域和行业技术中心为主要载体的技术支持体系。围绕发展产业集群,探索建立区域和行业性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
(4)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推进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有重点地建设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创新基地,建立一批专业孵化器,培育一批技术服务中介机构,促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和科技活动投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上,尽力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