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十一五”工业产业升级规划的通知

  积极发展船舶配套业。充分发挥造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点,实现船舶配套业与造船工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协调发展。根据温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从船舶配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近期和远期的配套产品的发展方向。引导船舶配套业企业发展采用产业集群战略,发挥区域规模效应。配套企业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同时吸引国内外投资,通过合资合作的形式创办配套企业。

  --游艇制造业

  在苍南、洞头等地,积极创造条件,规划建设温州游艇制造工业功能区,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游艇制造业。进一步完善功能区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从重点引进台湾、日本等游艇制造商入手,分期分批投资开发游艇制造工业功能区。按适当比例分布大、中、小型制造厂家。

  将中高档游艇制造作为产业发展方向。从初期承接台商中低档技术转移和船艇制造起步,向远期生产和出口豪华型游艇发展;从初期重在发挥劳动力和成本的比较优势,向远期具备产品竞争优势发展;从初期主要形成船艇生产线,向远期具有较完善的船艇生产系统发展。

  2.石化工业和冶金工业

  --石油化工业

  战略目标是:在洞头大、小门岛区域建成以大型乙烯项目为龙头、化工合成材料和基本有机原料并举的现代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区,成为浙江省新的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十一五”时期的产业定位:从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中部切入,形成向下游与本市轻工终端产品相对接,向上游具有发展空间的石油化工特色产业群,奠定大型石油化工基地的坚实基础。重点以进口原料深加工为主,发展低污染、轻化工、精细化工和高分子化工项目。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产业集聚发展平台。通过整合市域化学工业资源、吸引中石化和中石油集团投资、扩大对外产业招商等途径,争取落实石油化工大项目。

  “十一五”后期到2015年的产业定位:进一步利用进口石油原料,规划建设大型乙烯联合生产装置及衍生加工、综合利用项目。

  --精细化工业

  “十一五”时期,在苍南芦蒲(鳌江河口南岸)建设精细化工产业为重点的临港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为传统优势工业配套服务的、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工业和合成材料业。发展聚氨酯、氨纶,研究开发生态无害、无污染的生物农药,开发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重点发展:塑料助剂、橡胶助剂、染料及有机颜料、皮革化学品等精细化工;聚烯烃塑料、热固性树脂、工程塑料、功能高分子、有机硅氟材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单体等新型化工材料。培育发展日用化学制品业。

  --不锈钢业

  鼓励企业走强强联合之路,做大做优主业。落实年产60万吨硅钢板、棒线材等重大项目。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巩固不锈钢无缝管材优势,着力发展带钢、管材、型线材等产品。到“十一五”期末,建成国内重要的不锈钢管制造基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80%以上。培育销售产值超10亿元企业3家以上,其中超50亿元企业1家。

  3.能源工业

  重点在乐清磐石、南岳、苍南等地布局建设一批大型电源项目。在苍南、洞头、乐清、瑞安、平阳等地发展风能发电业,推进大型风力电场建设。利用港口资源,力争在洞头、乐清、苍南建设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石油储运基地。同时,发展液化天然气管网。

  4.滨海出口加工业

  到“十一五”期末,形成我国东南沿海综合性的出口加工基地。充分发挥传统特色产业优势,更大规模发展临港出口加工业。争取在滨海园区设立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在鳌江流域开辟对台贸易区,在洞头半岛建设出口加工区,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功能。

  (三)优势轻工业提升工程

  轻工业是温州具有传统特色优势的重要产业部门。着力改造提升传统轻工业,进一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优势,发展成先进制造业的主体部分。

  1.支柱类产业

  --鞋革业

  扩大“中国鞋都”的品牌影响力,建成我国一流的鞋革设计、开发、制造和营销中心,向国际性的鞋革制造基地进军。“十一五”期末,再创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国家免检产品再增加12个以上;重点企业主导产品和主要工艺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行业研发和设计投入强度达到8%以上;近三分之一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顺应时尚化、个性化、精品化、休闲化、环保化的市场潮流,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工艺及装备,努力提高设计开发能力和加工能力。在重点企业推广CAD/CAM技术,推广制革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所有制革(包括合成革)生产企业都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组织生产,重点发展优质、低污染的新型皮化材料,扩大高档牛皮、羊皮革和合成革生产规模;巩固中高档皮鞋优势,积极发展旅游鞋、运动鞋、休闲鞋等,形成多样化、系列化的产品体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合资合作,以品牌企业为龙头,发展集团化经营,促进行业优化组合。

  --服装业

  “十一五”期间,向精品服装生产基地发展。再创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5个;行业研发和设计投入强度达到8%以上;产品外向度达到30%左右。争取经过十年努力,建成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服饰文化中心、时尚中心。

  坚持名牌兴业,加快服装业品牌化、风格化、国际化进程。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加强同服装业发达国家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级服装设计师,着力提高设计和开发水平,尤其是精心做好品牌设计,提高品牌的文化内涵。重点发展精品男装,进一步发展女装、休闲装、童装、职业装,开发环保服装等功能性服装。推行名牌经营,建立市场快速反映机制和多元化细分营销机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发展大规模定制;以名牌为龙头,发展柔性制造,采取特许经营、经销代理等方式大规模拓展市场,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和生产集中度。

  2.特色类产业

  --包装印刷业

  到“十一五”期末,全行业5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区域性包装印刷中心;经过十年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包装印刷基地。

  努力实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目标。积极推广应用彩色桌面系统,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及数字式打样技术。以发展环保、精美、轻便化和系列化包装印刷产品为方向,大力发展新型材料包装和精细包装、精美彩色包装印刷、绿色包装印刷、无菌食品包装印刷等产品。

  --塑料制品业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研发创新,积极开发和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扩大高档次、环保型产品加工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改造传统工艺设备,淘汰落后过剩的塑料编织袋生产能力。大力开发生产与国内重要行业配套的塑料件,鼓励开发生产高性能工程塑料及通用塑料,推进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特种工程塑料低成本化、塑料制品环保化。

  --锁具业

  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外观设计水平,推动产品向智能化和功能性、装饰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重点生产民用锁、住宅中高档插芯门锁、防盗门锁、汽车锁和专用锁为主的中高档锁具;加强研制感应锁、滚动码遥控锁、TM卡锁、射频卡锁、指纹锁等生物识别特征锁、IC卡智能锁等光机电一体化的锁具产品。经过十年努力,进一步建成全国最大的锁具制造中心和出口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