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十一五”工业产业升级规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十一五”工业产业升级规划的通知
(温政办〔2007〕2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十一五”工业产业升级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七年三月三日

  温州市“十一五”工业产业升级规划

  工业是温州市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撑,是强市之基、实力之本、活力之源、富民之要。推进工业产业升级是温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实施全市产业提升工程的关键,也是全面实施“三个温州”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制定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和《温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为全力提升工业产业层次,构筑新型的工业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全市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部分目标展望到2015年。

  一、工业产业升级的战略任务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立足“十五”工业发展的较好基础,突破制约中长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谋划“十一五”推进工业产业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工业产业升级的现实基础

  1.“十五”工业产业发展状况

  “十五”时期,温州市工业发展成就显著。工业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素质明显改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突出表现在三方面:

  (1)工业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工业在全市工业化和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战略方向进一步明确。实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任务,提出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导向意见。各级政府把工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富民强市的主要支撑,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工业发展的路子更加清晰,促进工业发展的措施更加到位。

  工业经济有力推动全市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十五”期间,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比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出1个百分点。“十五”期末,全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49.7%。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税金相当于同期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79.9%。

  (2)工业经济发展上了新台阶

  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大规模进行以技术改造为重点的工业投入,推动工业经济扩张。“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660.11亿元。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94.77亿元,工业总产值3545.12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下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598.4亿元,工业总产值2243.97亿元;利税总额191.77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04.2亿元。“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近年来,积极应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努力把好经济运行的重要关口,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十五”(2001-20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十五”(2001-20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十五”(2001-2005)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

  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工业企业单位达14.1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由2000年的2105家增至5226家,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34.6%提高到63.3%。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419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47家;销售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2家;有4家企业跻身全国企业500强,27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3)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抓住调整结构这一“十五”工业发展的主线,工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在国内和省内分工程度较高的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增强竞争力,装备工业成为重要增长点,新兴产业稳步成长。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重工业发展加快,“十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重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1%,比轻工业高出4.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由51.3:48.7演变为38.4:61.6,工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块状经济为特征、在全国形成较早和发展较成熟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2005年,工业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29个;工业总产值合计317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9.6%,约占全省产业集群总量的18%。以产业集群为支撑,有28个“国字号”的产业基地落户,进一步打响“温州制造”的区域品牌。

  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结出硕果。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被突破,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取得了产业化成果,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创新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温州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到2005年底,共拥有25个中国名牌产品,15个中国驰名商标,82个国家免检产品。据统计,2004年,市级以上工业名牌产品实现销售产值574.2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35.4%;上缴税金45.1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4.7%。

  此外,在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加快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意识更加到位,工作更加落实。清洁生产快步推进,工业污染整治力度加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促进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2.工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工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温州市工业经济在“十五”时期发展成就显著,但是仍带有较明显的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结构性和素质性的问题十分突出。

  --工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子还不快,产业的传统性过强,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低端产品、低技术含量、低加工环节、低附加值和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大品牌缺乏构成工业产业的主要症结。

  --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和资源配置分散。在工业产业发展中显现主导力量、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不足。企业规模大多较小,产业集中度普遍不高,多数行业存在大量过剩落后的生产能力。工业布局和资源配置较散的问题依然明显。

  --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受工业产业层次较低的严重制约,工业经济总体沿袭以数量扩张为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方式,对资源和环境形成较大压力。低价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国际贸易摩擦加大。

  (2)工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层次低是温州市工业产业十分突出的深层次问题,这一问题多年来难以根本解决。近年来,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土地等生产要素约束严重的新形势下,产业层次低的缺陷充分暴露,先发优势和发展后劲逐步弱化,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工业投资总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排在各市后列。

  “十一五”进入一个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的新时期。

  --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大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