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基础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
(四)加强重点学校建设。按照我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整合重组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新建和扩迁建职业院校,有重点地办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专,下同),努力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规模。"十一五"期间,市本级要新建一所能容纳在校生5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扩迁建温州市华侨职业中专等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师学院。各县(市、区)要办好2-4所骨干职业学校和重点职业学校。新建的工业片区要留足职业教育发展用地,搞好配套职业学校建设。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占有率达70%以上。
加快高等职业学院发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加大国家级示范高等职业学院的创建力度,做好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去筹工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地可以建在一所学校,也可以由几所学校共建,还可以在一个县域区域内建立综合性的公共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可以以某个联合办学的企业或生产车间、生产线为载体建立校企联办的实训基地,也可以引进企业在学校建立校企共有的实训基地。在2010年前,全市建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国家、省、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0个。其中,省级以上实训基地15个,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2个。加强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实训基地的生产经营按有关规定给予享受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六)加强重点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和核心抓手,鼓励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引导职业院校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扩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类等紧缺人才相关专业的规模。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布局的实际,以市、县级骨干职业院校为重点,逐步在全市各县(市、区)形成区域专业特色,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至2010年,在全市再创建省、市示范专业40个,使我市拥有省、市级示范专业达到70个以上。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职业院校可以招录专业对口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学生数和专业特点需要实行总额定编,按编拨付人员经费;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结构工资标准,解决"双师型"教师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训学习,到重点职业院校进修学习,到国外考察学习。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在职硕士学位、学历。通过培养、培训,力争到2010年全市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并具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学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