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较为落后。除了应用全省统一的“农民信箱”外,还没有一个成形或较为完备的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或系统)。二是现有的各种涉农信息资源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目前,全市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信箱”、温州农网都是各自相对独立,在信息资源和网络方面没有相互融合,其功能作用没有得到最大发挥,也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三是农村信息化设施和环境相对滞后。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上仍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农村和广大农民对信息技术、网络、产品以及涉农信息的需求和农民自身的有关生产、生活、经营等信息对外进行发布的信息渠道远远不够,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项目和资金也相对较少。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加大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促进资金、基础设施和机构人员的有效利用。实施农信“121”工程(即“打好一个基础,建设两个平台,培养一支队伍”),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有组织、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
(二)总体目标
经过3-5年努力,建成较为完备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无线全覆盖”。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各类涉农信息资源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利用。农民的信息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农村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的促进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村信息化支撑体系。
--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自然村通电话、宽带网、移动通信网络,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全部行政村。农村行政村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00%,网络普及率达到100%。农村中小学、乡镇文化站、乡镇卫生院和条件具备的村卫生站实现与各应用系统的网络连接。
--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部门涉农信息资源,建成一个面向农民和各涉农部门的统一综合信息服务和交换平台。各县(市、区)全部建成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所有的乡镇建立信息服务站,90%行政村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点,80%的乡镇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能上互联网,接入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