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加强预案管理,对已编制完成的预案要进行修订,并要尽快编制便于操作的预案简本。一些县区、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印发得比较早,近年来,不论是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还是党政部门的人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预案的内容与现实工作实际有了一定的差距。因此,要组织人力,根据当前新的形势和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特点及衍生的灾害要素和市县区党委、政府换届以后的人事变化等情况,对已编制出台的预案要进行修订。同时,要尽快编制出预案简本,已经有简本的,也应同时进行修改。这项工作力争要在10月底之前完成。
第三,编制或修订预案要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预案编制一定要纠正一级抄一级的现象,一定要纠正高、大、空的现象。高,就是照抄上级的预案,高高在上,与本地的实际严重脱离;大,就是大话、虚话、废话连篇,有用务实的话不多;空,就是内容空洞,具体办法,过硬的措施不多。二是坚持防范、应对与处置相结合,突出防范的原则。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固然重要,但防范工作更重要。通过防范工作,将突发公共事件抑制在萌芽状态是最佳效果。因此,在编制预案过程中,不仅要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与处置提出具体办法和措施,而且要对防范工作提出具体意见。三是坚持简单实用的原则。预案最忌的是繁杂冗长。一个好的预案,应该是主题明确,职责清楚,办法合理,程序措施得当,语言文字精练简约。因此,预案不但要简练,更重要的是要实用,能用得上。特别是要将职责、办法、措施、流程等制定清楚、具体。就是说发生突发事件后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谁负责什么,谁干什么,怎么干,整体流程要简单明确,不能出现职责空缺,流程不清、办法不当、措施不力等问题。
第四,要加强预案的学习、宣传和演练工作。编制预案是为了使用。检验预案是不是科学、合理、实用,只能通过演练来检验。因此,各县区、各部门要有计划地对已编制出台的预案进行学习和宣传,选择典型行业的预案适时进行演练。有条件的地方,每年可以多组织几次演练,条件不具备的县区、部门每年至少也要进行一两次演练,以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教育群众之目的。市上今年计划对一区、两县的应急预案进行适时演练。要求各县区也要选择些乡镇、部门或企业的预案进行演练。
二、努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防范、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需要一支专门的管理队伍。队伍建设是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中的重点。当前,全市应急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市县及有关部门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难以有效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职能,也难以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运转枢纽作用。截至目前,全市13个县区基本上都没有落实应急办事机构的编制人员,这种状况,对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形成了制约。针对目前应急管理工作队伍现状,一是应尽快建立健全市县区、部门应急办事机构。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特殊,工作涉及面广,组织协调难度大,因此,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层次要高、权威要大,不然难以全面、有效地履行职责。《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领导职责分工中,涉及到中央政治局委员13位,占到现有2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一半以上,陕西省和我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领导职责分工中,涉及到所有的分管副省长、副市长,由此可见,中央、省、市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中、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尽快建立起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做到工作有人做,事情有人管。二是加强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队伍建设。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全面负责市、县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处置的组织协调工作。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独立处理重大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年富力强,精干果断,雷厉风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指派到现场的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因此,各县区在为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选配工作人员时,一定要把优秀干部、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选配到应急管理办公室,确保选调人员素质高,靠得住、用得上,切实防止出现紧急状况下由于办事人员政治敏锐性不强,临阵处置经验不足,出现推诿扯皮,贻误最佳战机,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