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合作机制和扶持机制,实现南北互动、优势互补、要素共享、环境共保。推进中心城市板块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内部整合,提高首位度,实现市区一体。大力发展经济强县板块的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实现自我超越,发挥排头兵作用。深入挖掘新经济增长点板块的经济潜力,大力培育生态经济、特色经济、旅游经济、劳务经济等增长点,实现北部崛起。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促进陆海联动发展。深化结对帮扶制度,坚持扶持项目与发展北部地区社会事业、解决劳动力就业、提高欠发达乡村农民收入相结合。加快欠发达乡镇奔小康步伐,市本级加大对黄岩西部山区和椒江大陈岛的扶贫开发力度,到2010年全市欠发达乡镇基本实现小康。
(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积极实施“生态与安全百亿工程”,合理开发与保护土地、河流、森林和海洋等自然资源,加大青山白化治理力度,全面实施城市增绿工程,精心保护城市绿心,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维护生态安全。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积极防治水、大气、土壤等污染,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推动环保科技创新,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管水平,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三、改善公共服务,发展和谐的社会事业
良好的公共服务是构建和谐台州的重要方面。必须大力推进各类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发展成果共享度。
(一)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和均衡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注重提高师生素质。树立教育公平观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重视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题,保障农民工以及外来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强化基础教育建设,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通过努力,争取把台州学院升格为台州大学;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培育多层次的实用人才。以教育强镇、强县(市、区)建设为载体,实施教育强市建设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
(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百分之一文化计划”,鼓励社会资金兴办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努力建设文化大市。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大力开发具有台州特色的文化产品,积极发展现代传媒、影视艺术、健身娱乐、文化会展、大众演艺等产业,力争多出文化精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文化市场综合监管体制,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举办或承办重大文化节会,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强农村文化建设,突出抓好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和企业文化。加快多层次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发展竞技体育,建设体育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