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的工作考核、“两个社会”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和其他专项考核一次性进行,未经市委办、市府办同意,任何市直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组织对县市区党委、政府的检查考核。开展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清理,实施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许可制度,减轻基层、企业和群众负担。
(三)反对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认真落实“七个减少”、“四个不”,严格控制各种无实质性内容的节庆活动;认真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经费标准,实行定点管理,简化公务礼仪,减少接待用车,减少迎来送往,不搞层层陪同,不送土特产,公务用餐原则上不陪餐,中午就餐不饮酒,推行自助餐或者便餐、快餐;坚决制止用公款相互吃请、游山玩水等挥霍公款行为,严肃纠正以学习考察、招商引资等名义公款旅游特别是出国(境)旅游现象;严格控制党政机关购买公车,严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规定驾驶公车;全面清理、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修建楼堂馆所,坚决停建和缓建违反规定拟建和在建的楼堂馆所,经批准的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标准;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以严格用车、会议、接待、节庆、出差、出国管理为切入点,确保行政管理费开支比去年压缩 10%以上,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
(四)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坚持开展每月一次以“访民情、解民忧、促和谐”为主题的恳谈日活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坚持和完善民主恳谈、领导干部下访、网上对话交流、信访接待日、结对帮扶、联系基层等制度,建立同普通群众、基层干部、先进模范、专家学者交朋友的制度,听取意见、建议,掌握实际情况,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五)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方式,在县市区推进政府部门审批事项的整合与集中,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推行首问责任、网上审批、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延时默认等制度,开通“绿色通道”,推进电子政务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结合市级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县市区“两个社会”考核,建立机关效能绩效考核机制,加大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力度,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中梗阻”等行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推行“一线工作法”,从不必要的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真抓实干,到困难多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工作进展慢的地方去打开局面,领导干部全年下基层不少于三个月。
(六)深化政务公开。实行“预公开”制度,实施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制度,落实政府政务信息发布制度,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性和科学性;加强对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抓好各项涉农政策、资金的公开和便民措施的落实;完善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实现办事程序、服务内容、办事结果和重要信息全方位的公开。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