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建立健全村干部为民服务工作机制。要教育引导村干部树立服务意识,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实行村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每位村干部要联系若干个重点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村干部集中办公日制度,有条件的村可实行村干部值班或坐班制度,及时处理村级组织日常事务,确保有人管事。在村一级全面推行全程办事代理点或村级便民服务站,方便村民办事。
7、健全村干部目标管理和考核评议制度。乡镇党委结合村干部任期目标和村级组织及其班子成员创业承诺事项,实行目标管理。要采取乡镇机关干部评议和村党员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对村干部进行一次考核。要把考核评议结果与村干部误工报酬、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对在考核评议中大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实行村干部诫勉制度,督促进行限期整改。
8、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按照《浙江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对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可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健全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录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制度。市县两级要建立财政支持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用于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误工报酬、相关补助和工作条件改善等。要认真执行集体经济薄弱村主要干部误工报酬及补助最低保障政策,按照有关规定解决已离任村主要干部的补助。要探索建立健全村主要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推进村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重视维护村干部合法权益,努力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9、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农村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推荐、培养教育工作。按照村级组织班子“一职一备”要求,采取公开选拔、组织推荐等办法,重点在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切实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要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开展结对帮带、参加岗位实践锻炼等途径,为村级后备干部参与村务管理搭建平台,提高在党员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加强引导,通过法定程序推荐后备人选进入村级组织班子。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10、切实解决部分村党组织长期未发展党员问题。要加强对行政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坚持标准,优化结构,保证质量。重点要加大对不是党员的村委会班子成员、村民代表、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力度,条件具备的要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对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行政村党组织,实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干制度,采取及时告诫提醒、选派专职指导员、调整组织设置等相应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11、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作用。按照因事设岗、因人定岗的原则,采取自主申报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发挥农村无职党员在政策宣传、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作用。全面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通过党员责任组(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农村无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