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预防保健进社区,健康促进进家庭”,平均1万名居民中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2名全科医师和2名社区护士。2008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的医护人员通过省卫生厅认可的全科医师培训和社区护士培训。
4、以街道为单位,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建档率和管理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慢性病管理的疾病种类不少于5种,高血压、糖尿病和职业病人管理率达到80%以上。
5、完成覆盖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将卫生行政管理、医政管理、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数字化健康社区”。
6、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 70%以上。
7、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达 90%以上。
8、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达 95%以上。
9、居民的健康行为养成率达 98%以上。
10、社区常住人口的卫生服务指标达到小康社会所规定的指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达 95%以上,婴儿死亡率低于 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7.5‰。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残障流行率控制在14.5‰。以下几胖症成人比例低于 5%,精神病发病率低于 0.5‰。体育锻炼人群达90%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管理率达到90%以上,残疾人、慢性病人等在社区接受康复指导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四、建设规模及内容
按照国家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应有专门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用房。按每万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全科护士按与全科医师1:1的比例配备。还应配备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与老年保健、慢病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应增设中医、药剂、影像、检验等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和必需的行政管理人员。
参照上述标准制定建设规划,到2008年,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所,总建设面积24250平方米。其中:耀州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所 (详见表1)建设面积 7450平方米;印台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5所(详见表 2), 建设面积 6750平方米;王益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5所(详见表3),建设面积7750平方米;新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2所(详见表 4),建设面积 2300平方米。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市、区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和各街道办事处成立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把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纳入为民办实事、社区建设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与奖惩、晋职晋级挂钩。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认真落实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与措施,建立检查、督导和评估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各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对本地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负有重要责任,要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协调辖区内各方力量,切实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坚持转型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在本规划的指导下,各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等规定,组织开展标准化建设,对现有机构加大转型改造步伐,新建机构严格按标准建设;做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房屋、设备三配套,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率达到85%以上。各区卫生局要按照年初市卫生局确定的工作目标,在2008年前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进一步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规范管理,积极创建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确保全面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