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展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与抗震能力评价。各级地震、建设规划部门要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全市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房屋结构和建筑材料特点进行基础调查和抗震性能鉴定与评估,为震害防御技术研究和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依据。
4、加强村镇规划、农村建房抗震管理和农村民居抗震实用化技术研究开发。各级地震、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调控作用,使农民建房能够科学选址,避开地震断裂带、抗震不良场地和滑坡、泥石流、塌陷、烘水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编制适合我市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的农村民居抗震设计图集和村镇建筑抗震设防技术要点,向建房农民免费提供。编制简单易懂的农村民居施工技术教材,对农村工匠进行培训,使其成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骨干力量。对统一建设、改造的民居和农民自建房屋,要按照相关技术标准,采取科学的抗震设防措施进行抗震设防,明确施工和验收要求,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抗震质量。
5、建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服务网络。各级地震、建设规划部门要建立包含农村民居抗震要求、农村民居抗震设计图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数据库和服务网站,为农村民居建设抗震安全住房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整合乡镇行政管理资源。建设市、区县各级农居工程的服务网络,依托地震群测群防网络、村镇建设管理服务机构等基层组织资源,建立技术服务站,逐步形成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农村防震抗震技术服务网络,指导农民建设抗震安全住房。
6、组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各级政府和地震、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地方,采取示范区、示范村和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新建、改造和加固一批安全、实用且对周围农民有吸引力的样板农村民居。
7、加强农村防震减灾教育。各级政府和地震、建设规划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地震科学知识、房屋抗震知识、农村房屋震害特点和抗震设防要求及其措施,倡导科学减灾理念,传播先进减灾文化,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素质,真正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增强农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重点项目。
“十一五”期问,市建设规划局、市地震局联合组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服务工程”项目。项目包括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农村民居防震抗震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农村民居防震抗震技术服务网建设。
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对全市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房屋结构和建筑材料特点进行基础调查和抗震性能鉴定与评估,为震害防御技术研究和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依据。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