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王益区在全市率先做出对“三无”残疾人实行无差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并根据残疾等级,每人每月增加一定数额的低保金,使全区贫困残疾人享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特别关爱。
文体活动硕果累累。我市在全省第四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和全省首届残疾人诗歌散文大赛上,取得了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优秀奖。市民政局、林业局、农发办等单位资助近4万元,使残疾人刘爱玲的长篇小说《把天堂带回家》得以出版,该小说获得由文化部、国家新闻总署、广电总局等单位颁发的“奋发文明进步奖”。她本人也被国家人事部、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由我市代训的省特奥足球队在第三届全国特奥会和东亚特殊奥林匹克足球比赛中分获2个团体第二名及大会道德风尚奖,并获个人技术比赛1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从2002年起,我市残疾女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型射击比赛中获得5个团体冠军、2个团体亚军、3个团体第三名,个人冠军2个,其中一项超世界纪录。尤其是在2004年雅典第十二届残奥会上许艳琴获个人射击第五名,这是我市运动员首次出现在残奥会上。在全省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暨首届特奥会上,我市获得18枚金牌、7枚银牌、18枚铜牌和团体总分第六名的好成绩。我市运动员在全国残疾人射箭、田径锦标赛上分获1枚银牌和1个第六名。
宣传工作成绩显著。2003年开展了推介残疾人典型刘爱玲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并得到了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大力宣传。2005年12月3日,配合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卫生部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中国贫困聋儿救助行动”大型义诊启动仪式电视直播活动。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宣传我市残疾人工作取得的成绩。
社区残疾人工作初步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2005年王益区被中国残联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桃园街道光明社区被中国残联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称号,七一街道云梦堤社区1人被中国残联授予“全国优秀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称号。桃园街道光明社区和七一街道建乐社区被评为省级社区残疾人“温馨家园”。
残疾人事业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市政府对《铜川市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全市各区县、乡镇制定或修订完善了扶助残疾人的有关规定。市、区县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服务机构,广泛开展了“扶残维权行动”,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市残疾人法律服务中心、宜君县雷塬司法所、王益区法律服务所被国家司法部、中国残联命名为“残疾人维权示范岗”。
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实现突破。宜君县在全市率先建成面积为1075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楼。印台区购置了面积为255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耀州区建成面积为500多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各项任务的完成,有效的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我市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稳定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建设小康生活的任务相当繁重;不少残疾人在脱贫、康复、医疗、就业以及残疾儿童少年上学等方面还面临困难;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还不平衡;基层残联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工作部门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二、铜川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