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指标16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指标类别 │环境建设 │
├─────┼────────────────────────────────────┤
│ 指标解释 │本项指标包括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 │三项内容。 │
│ │城市污水处理率是指污水处理量占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城市污水排放总量按国家│
│ │建设部的解释执行。 │
│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经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集中处理并达到与受│
│ │纳水体功能相应的排放标准的污水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城市生活│
│ │污水排放总量按供水量的80%-90%折算。 │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指再生水回用总量占污水处理厂处理量的百分比。城市污水再│
│ │生利用是指以污水处理厂的水作为再生水源,经再生工艺净化达到可用的水质标准│
│ │并予以利用。缺水城市按“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界定的城市为准,主要指北方│
│ │城市和沿海城市 │
├─────┼────────────────────────────────────┤
│ 指标要求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且缺水城市污水再生│
│ │利用率≥20% │
├─────┼────────────────────────────────────┤
│ 考核范围 │市区 │
├─────┼────────────────────────────────────┤
│ 考核重点 │1、管网配套建设、雨污分流;2、收费到位,市场化运作;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
│ │率≥70%;4、城市污水处理率≥80%,统计口径建设部、城考一致;5、生活污水处│
│ │理场污泥处理,含重金属污泥处理;7、再生水回用 │
├─────┼────────────────────────────────────┤
│ 存在问题 │1、管网建设滞后;2、城市集中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深度不够;3、城市集中处理 │
│ │厂不能稳定达标 │
├─────┼────────────────────────────────────┤
│ 责任单位 │*市建设规划局、市环保局 │
├─────┼────────────────────────────────────┤
│ 实现措施 │1、加快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截污管网建设;2、建设城市污水中水回用工程;3、加 │
│ │强入网废水达标治理和监管;4、加大废水入管工作力度,查处废水乱排、偷排漏 │
│ │排等违法行为 │
└─────┴────────────────────────────────────┘
┌─────┬────────────────────────────────────┐
│ 指标17 │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 │
├─────┼────────────────────────────────────┤
│ 指标类别 │环境建设 │
├─────┼────────────────────────────────────┤
│ 指标解释 │重点工业企业指城市地区分别按废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污量从高到低,累计排│
│ │放量占城市地区排污总量85%的重点工业企业。 │
│ │ │
│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监测率=×100% │
│ │ │
│ │应安装排放自动监控设施的工业企业指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65%的重点工业 │
│ │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 │
├─────┼────────────────────────────────────┤
│ 指标要求 │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和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100%,工│
│ │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监控率≥80% │
├─────┼────────────────────────────────────┤
│ 考核范围 │全市 │
├─────┼────────────────────────────────────┤
│ 考核重点 │城市地区重点企业稳定达标率;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省地市要求的在线监测│
│ │;无在线监测的每年至少二次监测;现场随机监测一次不达标,三个月整改;执行│
│ │排污许可证总量达标;未发生污染事故或群众集体举报事件 │
├─────┼────────────────────────────────────┤
│ 存在问题 │1、工业废水、工业烟尘和工业SO2均不达标;2、污染物难以稳定达标,时有反弹 │
│ │;3、医化废气时而影响城区;4、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率低,覆盖面不广 │
├─────┼────────────────────────────────────┤
│ 责任单位 │*市环保局、市经委、市工商局 │
├─────┼────────────────────────────────────┤
│ 实现措施 │实现措施:1、深入开展“811”环境整治,加大工业污染源达标治理力度,加大医│
│ │化行业整治力度;2、完善在线监控系统,加强环境监管;3、加大工业锅炉脱硫治│
│ │理力度;4、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5、加强对工业企业监管,加大排污│
│ │申报工作力度,完善申报网络,提高覆盖率 │
└─────┴────────────────────────────────────┘
┌─────┬────────────────────────────────────┐
│ 指标18 │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 │
├─────┼────────────────────────────────────┤
│ 指标类别 │环境建设 │
├─────┼────────────────────────────────────┤
│ 指标解释 │指城市地区清洁能源使用量与城市地区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之比。能源使用量均按标│
│ │煤计 │
├─────┼────────────────────────────────────┤
│ 指标要求 │≥50% │
├─────┼────────────────────────────────────┤
│ 考核范围 │全市 │
├─────┼────────────────────────────────────┤
│ 存在问题 │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较低;2、尚未制定清洁能源规划,配套措施尚未│
│ │制定;3、市区气化管线尚未铺设,气化率有待提高 │
├─────┼────────────────────────────────────┤
│ 责任单位 │*市经委、市发改委、市建设规划局、市统计局 │
├─────┼────────────────────────────────────┤
│ 实现措施 │1、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 │
│ │绿色照明;2、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3、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发展风能发电、太阳能利用、水电,利用生物质能 │
└─────┴────────────────────────────────────┘
┌─────┬────────────────────────────────────┐
│ 指标19 │机动车(含汽车和摩托车)环保定期检测率 │
├─────┼────────────────────────────────────┤
│ 指标类别 │环境建设 │
├─────┼────────────────────────────────────┤
│ 指标解释 │指在统计年度中全市实际进行机动车环保检测的车辆数占全市机动车注册登记数的│
│ │百分比。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由省级环保部门委托的环保检测机构进行│
│ │检测。城市机动车数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环保检测的车辆数由受委托的检│
│ │测机构提供 │
├─────┼────────────────────────────────────┤
│ 指标要求 │≥80% │
├─────┼────────────────────────────────────┤
│ 考核范围 │全市 │
├─────┼────────────────────────────────────┤
│ 考核重点 │依法委托、定期检测率,禁止不达标车辆上路的政府文件,政府采取的机动车污染│
│ │控制措施以及效果 │
├─────┼────────────────────────────────────┤
│ 存在问题 │1、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工作一直没有开展;2、机动车污染源解析工作尚未开展 │
├─────┼────────────────────────────────────┤
│ 责任单位 │*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 │
├─────┼────────────────────────────────────┤
│ 实现措施 │1、由省级环保部门委托的环保检测机构进行检测;2、购入先进检测设备,开展机│
│ │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工作;3、设立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对全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工 │
│ │作进行指导;4、制定机动车尾气管理办法 │
└─────┴────────────────────────────────────┘
┌─────┬────────────────────────────────────┐
│ 指标2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指标类别 │环境建设 │
├─────┼────────────────────────────────────┤
│ 指标解释 │指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市区生活垃圾数量占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
├─────┼────────────────────────────────────┤
│ 指标要求 │≥85% │
├─────┼────────────────────────────────────┤
│ 考核范围 │市区 │
├─────┼────────────────────────────────────┤
│ 考核重点 │政府对生活垃圾收集、收费、减量化、分类管理等措施,垃圾处理场(包括填封场│
│ │的)渗滤液处理达标(不得接管到污水处理厂,焚烧处理达标,异味处理、沼气回│
│ │收、居民反映)等情况 │
├─────┼────────────────────────────────────┤
│ 存在问题 │1、城市环卫设施严重不足,垃圾收集不到位;2、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滞后,卫│
│ │生填埋,无害化焚烧技术落后,垃圾渗沥液防治工作不到位;3、农村垃圾乱堆乱 │
│ │放 │
├─────┼────────────────────────────────────┤
│ 责任单位 │*市建设规划局、市农办 │
├─────┼────────────────────────────────────┤
│ 实现措施 │1、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和中转站,以社区为单位,提倡垃圾分类收集;2、加│
│ │快城乡一体化环卫工作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建设;3、积极通过技术 │
│ │合作、技术转让等方式,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分区堆肥、集中焚烧、垃圾发电等│
│ │技术研制及应用进程 │
└─────┴────────────────────────────────────┘
┌─────┬────────────────────────────────────┐
│ 指标21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
│ 指标类别 │环境建设 │
├─────┼────────────────────────────────────┤
│ 指标解释 │指城市地区各工业企业当年处置及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包括处置利用往年│
│ │量)之和占当年各工业企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量之和的百分比 │
├─────┼────────────────────────────────────┤
│ 指标要求 │≥90% │
├─────┼────────────────────────────────────┤
│ 考核范围 │全市 │
├─────┼────────────────────────────────────┤
│ 存在问题 │1、工业固废产生量不断增加,处置压力大;2、工业固废循环利用率不高;3、固 │
│ │废拆解业无序发展,污染较重 │
├─────┼────────────────────────────────────┤
│ 责任单位 │*市环保局、市经委 │
├─────┼────────────────────────────────────┤
│ 实现措施 │1、禁止未经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批准的任何拆解企业从事固废拆解;2、加强│
│ │拆解企业管理,加装污染物处理装置,建设集中处理设施,促进企业规范化拆解;│
│ │3、加快拆解园区建设;4、加快循环经济建设,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推│
│ │进清洁生产,逐步实现固废零排放 │
└─────┴────────────────────────────────────┘